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都市连绵区(周一星,1986年) 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从5个方面界定: 1)具有2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城市具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具有国际性城市的某些特征。 2)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大型海港和空港,并有多条国际航线运营。 3)区域内拥有综合交通走廊 4)区内有较多的中小城市且多个都市区沿交通走廊相连,总人口规模达2500万,人口密度达700人\平方公里  5)密切的交互作用。 尚在形成的有:   京津唐、辽中南 初具雏形的有: 山东半岛、福建沿海、四川盆地、湘中地区、中原地区、关中地区、松嫩平原地区、江汉平原地区 4、城市群(姚士谋)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以一个或两个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5、都市圈 6、城镇密集区 城镇密集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多个大中城市为核心,城镇之间及城镇与区域之间发生着密切联系,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密集分布的连续地域。 树立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概念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沿海城镇密集区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发展缺乏协调,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空间布局无序,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树立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概念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组织相应地域的规划协调机构,在互利共享的基础上,综合协调解决有关上面的一系列区域性重大问题。 以同一城市命名的城市资料可能代表不同尺度的城市地域,比较研究要采用合适的空间尺度并保持概念上的可比性。 中国市镇设置标准 1、聚居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 口的比重、人口总数为基准)。 2、城镇的政治经济地位。 采用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等量化指标,但市镇标准经历了数次变化且各次变动不能衔接,使得标准日趋复杂化,特别是引入了产值指标和在地域上整县设市、整乡设镇,使中国的城乡划分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一、我国市镇建制标准的变动情况 年份 设置标准 城市(人口数) 城镇(人口数) 1955 10万以上及不足10万人的重要工矿基地、省级机关所在地、规模较大的物资集散地或边远地区重要城镇 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 常住人口≥2000非农人口≥50%的居民区 1963 标准未变,但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同上 聚居人口≥3000非农人口≥70%或聚居人口2500 -3000,非农业人口≥85% 1984年11月民政部调整建制镇设置标准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人口≥2000;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少数民族或边远地区和山区条适当放宽; 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建制镇; 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旅游区、边境商埠口岸等地非农人口虽<2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建制。 非农人口≥ 6万、年GNP ≥ 2亿元经济中心镇可设置建制市。 1986年民政部规定设市标准: 总人口<50万且县政府驻地镇非农人口≥10万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40%,年GNP≥3亿元; 或总人口≥50万且县府所在镇非农人口≥12万,年GNP≥4亿元可撤县设市。 市区非农人口≥25万,GNP≥10亿元的中等城市可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1993年国务院调整的设市标准,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调加了考察的指标。2000年以来放宽进城标准。 二、我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城镇人口——也称驻地人口,指占用城镇生活空间,并享受城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的人口群体,包括城镇实体地域内的常住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居住满6个月或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是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有包括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 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与城市实体 行政区 建成区 城乡界线不一致 统计口径问题 人口普查年份 城市人口 统计方法 结果分析 1953年一普 市镇行政辖区的总人口及城镇型居民区的人口 13.26%;1955年的城乡划分标准规定:城镇人口中包含15%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