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范仲淹与北宋《春秋》学.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仲淹与北宋《春秋》学 北京师范大学 罗炳良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宋明理学源头的考察日益深化,不但承认唐代韩愈、李翱是宋代理 学的前驱;而且揭示出宋代孙复、石介、胡瑗系宋代理学之滥觞;在此基础之上,更进一步 肯定北宋范仲淹为宋代儒学复兴的开山,导宋学研究风气之先河。1然而在探索北宋初年由 词章训诂解经之习向自抒胸臆释经之风的发生和演进时,有的学者却指出:“这种倾向又分 二派。以范仲淹为中心的一派以{:易》和‘中庸》为学问根本,讲究所谓穷理尽性,为周敦 颐及二程子的先导;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派,以‘春秋》为中心,讲究所谓大义名分,门下 有刘敞、刘ji5【、苏轼、苏辙、司马光等。朱熹将二派加以综合,遂集宋学之大成。”2这样划 分固然有益于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对范仲淹思想体系支离割裂 的弊端。事实上,范仲淹对‘春秋》学同样有独到的见解和突出的贡献,是其复兴儒学思想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予以专门表彰和深入研究,才有助于认识范仲淹思想的全貌。 一、复兴儒学精神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儒家文化自孔盂以来就形成“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3、“如欲平 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4的传道经世传统,士大夫希望通过塑造完整的理想人格对 政治生活和社会风貌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历代儒家学者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由于不同社 会提供的历史环境有很大差异,因而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唐末 五代的武人政治统治,造成文治不兴、礼乐崩溃、士风浇薄、斯文扫地的社会局面,儒学极 度式微,士大夫缺乏道德廉耻和忠孝节义价值观念,整个儒士群体的精神面貌萎靡不振。北 宋建立以后,惩唐末五代积弊,确立“以儒立国”的治国方略,以保国家长治久安。士大夫 阶层苟且偷安、明哲保身的精神状态,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改变现状,树立 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超越个人利益得失和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风貌。这一时代精 神的核心内涵,就是恢复和光大中国儒学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念,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最高理想境界。在这一时代洪流中,范仲淹站在历史变革的潮头,肩负起历史的使 命和时代的莺任,成为复兴儒学精神的领袖。 范仲淹虽然出身宦门,但因家庭变故,幼年时历经坎坷,体验了社会底层的贫困和艰难。 这种经历使他少年时即崇尚“经天纬地之业’’5,成为士大夫中间最早具崇高道德理想之人, “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炊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在应天书院读书 时,范仲淹不以贫困为忧,而以刻苦学习为乐,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他治学博 通儒家经典,饱读史书,增长了阅历,磨砺了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他理想人格、 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范仲淹志向高远,在政治方面的目标是致君于尧 ’参阅冯友兰著《中圈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谢无量著中国哲学史,台湾中华书局 1976年版;方健著范仲淹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范寿康:‘中国哲学史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页. 3‘论语·子罕》。 ‘‘孟子·公孙丑下》。 5‘范仲淹伞集·范文正公别集卷四《赋林衡咎序》。 ‘‘欧阳修伞集·居士集》卷二十‘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152 舜:“纯衣黄冕历星辰,白马彤车一百春。莫道茅茨无复见,古今时有致尧人。”1这是他一 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目的在于实现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宏伟目标。作为士大夫中的一 员,范仲淹对于“士”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深刻认识,明确揭示出士大夫应负的 社会责任。他说: 前王诏多士,成以德为先.道从仁义广,名由忠孝全.美禄报尔功,号爵縻尔贤. 黜陟金鉴下,昭昭媸与妍.此道日已疏,善恶何茫然.君子不斥怨,归诸命与天.术者 乘其隙,异端千万惑.天道入指掌,神心出胸臆.听出不听明,言命不言德.学者忽其 本,仕者浮于职.节义为空言,功名思苟得.天下无所劝,赏罚几乎息……裨灶方激扬, 孔子甘寂寞.六经无光辉,反如日月蚀.大道岂复兴,此弊何时抑?末路竞驰骋,浇风 扬羽翼.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2 范仲淹认为先秦时期的“士”注重道德修养,具备忠孝仁义,因而三代社会风俗醇厚,国泰 民安。自秦汉以下。儒家之道日益疏远,以致世人对善恶失去判断标准,茫然无所适从。于 是阴阳谶纬之术、黄老浮屠之学趁虚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