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绍琴慢性肾病辨治理论和经验的三代传承之路
孙晓光 彭建中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人文系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
摘 要 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赵绍琴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是当代燕京医学
传承的主要代表之一。赵老在慢性肾病方面的辨治思想源自中医温病学理论,受到京城四大名医之
一的汪逢春先生学术思想的影响。赵老把温病的卫气营血理论及湿热病的治疗经验运用于慢性肾病
的临床辨治,以凉血化瘀为大法,配合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进行综合治疗,疗效十分显著。赵绍
琴教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突破旧的传统理论的束缚,提出了慢性肾病新论,包括:慢性肾病非单纯肾
虚论、慢性肾病慎食高蛋白论、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论、慢性肾病可遗传获得论、慢性肾功能损害
可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彭建中教授作为赵老的学术继承人,发展师门对肾病治疗的经验,总结出
慢性肾病的治疗六法,即凉血化瘀法、疏风胜湿法、疏调三焦法、分消利湿法、通腑排毒法、益气
培元法,完善了慢性肾病治疗理论,提高了临床疗效。
关键词 赵绍琴;彭建中;慢性肾病;经验传承
第二届燕京医学中西医结合论坛
2善用三焦辨证组方用药
湿热之邪侵犯人体易于弥漫三焦,病变部位比较广泛。但在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病变中心仍
有所不同。所以,在治疗上也需针对其病变中心部位,选用相应药物,以祛除湿热邪气。而汪老先
生治湿热病常分辨三焦,条理井然。
病在上焦,宜辛香宣透,芳化湿浊。湿热病初期阶段,病在上焦,以湿邪为重,故用芳香化湿
之法,宣发肺气,疏通肌腠,使腠理通达,则微有汗出,湿邪可从汗解,湿祛则热亦随之而散,常
用药如藿香、佩兰、香薷等芳香之品,淡豆豉、炒山栀等宣阳之类,大豆卷、秦艽等轻扬化湿之属,
而不用辛温、寒凉的药物。正如吴鞠通所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病在中焦,宜苦寒燥湿。湿热病初起,多热象不重,咽不红。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湿郁化热,
病入中焦,则嗓子转红,苔白质红,脉沉濡滑数。此时用药就要改变,不能过用辛温香窜之品,而
用苦寒燥湿法,以祛除湿邪,调整脾胃功能,使之恢复升降平衡。正如吴鞠通所说:“治中焦衡,非
平不安”。代表药如黄芩、黄连、半夏、陈皮:若湿邪较重,则选用些香燥药物,如草蔻、苍术等:
同时因湿热困阻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往往呆滞,升降失司,故在祛除湿热邪气的同时,诸如佛手、
陈皮、枳壳、枳实、苡米、焦三仙、范志曲等理气行滞、醒胃消导之品也必不可少。
病在下焦,宜淡渗利湿。汪老先生遵照前贤“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旨,治湿邪在下焦,
菩用淡渗利湿。代表药如赤苓、泽泻、通草等。
尽管三焦用药各有所侧重,但在一般情况下,汪老先生组方还是上中下三焦互相配合,出入灵
活,而不有所偏执,这正是其用药精妙之所在1
3治重宣畅气机
湿热病,乃湿与热合,胶结难分。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热为阳邪,其性燥烈发扬。二邪
相合,无形之热以有形之湿为依附,湿郁则热郁,热蒸则湿愈动,遂弥漫于内外表里,充斥于三焦
上下。倘湿热阻滞三焦,势必影响气机之运行,以致三焦不畅,气机不通,气化不行,水液代谢受
到障碍,则诸病遂生。
上焦心肺所属,本为清旷之区,若为湿热浊邪盘踞,肺失清肃,精微不布,清阳不升,在上清
窍不利,为耳聋、目昧或鼻塞,甚则心神被蒙,昏不知人;中焦脾胃倘为湿热浊邪所困,升降之枢
机受制,气机升降失司,则呕恶、吐利、痞闷或胀满疼痛,诸证生焉;下焦为湿热阻滞,则气化不
行,清浊不分,二便失常,为肿,为胀,为满,为痛,或小便涩滞,大便泄泻,或二便闭塞,水湿
浊毒不得排泄,蓄积成毒,湿浊上逆,为关格呕逆,甚则神昏如蒙矣。凡此种种,皆为湿浊蕴热之
危害,总其病机,不外湿邪阻滞,气机不利,三焦失畅,湿郁则热生,热蒸则湿动,湿不去则热难
清。故治湿热病必先祛其湿,祛湿之法必先调畅气机,调气之法必先宣肺矣!此诚如柳宝诒所云:“治
湿热两感之病,必先通利气机,俾气水两畅,则湿从水化,庶几湿热无所凝结”。然肺为华盖,其位
最高,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之功。肺气得宣,则下通水道,旁彻皮毛,三焦畅通,
腠理开阎,一身之气布,全身之湿亦化。正如石芾南《医原》指出:“治法总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
气,气化则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俱化……湿热治肺,千古定论也”。因此,祛湿之法虽众,一
言以蔽之,宣肺而已矣。
赵绍琴先生曾为汪老先生治疗湿热病的经验总结为十法,以体现其学术思想。今介绍如下:
(1)芳香宣化法(上焦)暑湿之邪迫于外,湿热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