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淡平和中的生活迷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冲淡平和中的生活迷思

冲淡平和中的生活迷思   “那时的台北还像是一个盆子,即使你站在盆底的一处不算高的地方,还是可以看到盆子的边缘和盆子里头所有的东西。而此刻我和魔术师站在天台上,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西门町,一边是总统府的灯光。”(《天桥上的魔术师》) 中国论文网 /5/view-7076796.htm    这就是当时台北的真实写照,而这个俯瞰的视角来自中华商场。自从上世纪60年代,台北市政府将中华路上用来收容二百万随国民党南渡移民的竹棚全部拆除,而在原地兴建中华商场后,这里就逐渐成为了当时台北的地标。八栋外形一致、分别被以“忠、孝、仁、义、信、爱、和、平”命名的巨大三层水泥建筑按照直线排列,连接着西门町与总统府,雄踞着整个城市中最为发达的商业资源,关联着整座城市人们的吃穿用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华商场俨然一副“台北之巅”的模样,站在这里的顶端可以俯瞰到整个台北。但这里上演的却注定不是商业巨子或王侯将相的时代传奇,因为看似如此庞大的集合体在当时被划分成了一千六百多个几坪大小的租户,而这些租户作为中华商场的构成要素,几乎清一色是徘徊在生老病死、柴米油盐中的市井平民。经过岁月淘洗,50年代作为城市贫民窟、“都市之瘤”的贫穷与六七十年代商业往来的极度频繁,在这里中和成了一种安居乐业的小市民生活,而这种世俗生活也因为历史的变迁以及陆、台混杂的社会状况而饱含着丰富性与典型性。    《天桥上的魔术师》(以下简称《天》)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由故事性较强的《天桥上的魔术师》《九十九楼》等九个短篇小说与一篇具有后记性质的《雨豆树下的魔术师》组成,前九篇故事几乎都发生在中华商场,并且从这九篇中的最后一篇《流光似水》与《雨豆树下的魔术师》中,可以非常鲜明地看出作者意图用文字与故事来重塑当年辉煌一时的中华商场,以及一代人对已逝的事物与时间的回忆。中国大陆当代文学对于六七十年代的记忆,大多沉浸在狂热的政治氛围以及饥饿与暴力构成的生死边缘状态中,但在《天桥上的魔术师》里,这些六七十年代的故事却完全属于另外一种话语谱系,因而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台湾味道。    “我比较喜欢爱跟信之间的天桥,因为那个天桥比较长。桥的另一端连结到西门町,上头卖什么东西的小贩都有,有卖冰淇淋的,有卖小孩衣服的,有卖烧饼的,有卖华歌尔内衣的……警察有时候来赶摊贩,但天桥的通道实在太多了,摊贩通常把布包一卷就顺便去个厕所再回来。何况警察常常慢慢走,以为每个摊贩都患痛风跑不动似的。”(《天桥上的魔术师》)在第一篇小说中吴明益就用一个本地儿童的视角展现出了台北中华商场中人们平凡而又安居的生活。在后文中也是一样,这种即便是最普通的小人物也能靠劳动获得尊严,有权势者不忙着欺压百姓的生活正是全书中台北叙事的主调。    作者在小说中对童年视角的大量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读者对生活细节的纠结,而相信这里就是一片衣食充足、人们不必徘徊在饥饿与寒冷之间的土地。在这里人们之间也没有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蔑视与仇恨,例如《强尼,河流们》中开皮箱店的“我”家要比“我”暗恋的开眼镜店的小兰姐家贫穷,但在这种贫富差距下小兰姐仍然十分愿意为我补习,并且当“我”家以普通而又廉价的水果作为感谢与报偿时,身在富裕人家的小兰也欣然接受,不以施舍者的姿态拒绝。在这里也没有那种带着死亡气息的心酸劳作或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的残酷剥削,即便是像《唐先生的西装店》中“我”父亲那样稀里糊涂地在四坪大小的租户里卖着不懂内容是什么的旧书,也可以过上还不错的生活,并且为之后的牛仔裤生意攒下本钱。    “商场的生意大概维持到九点左右,九点以后客人渐渐少了,大部分人要不是看港剧,就是坐在骑楼聊天。”(《强尼,河流们》)悠闲而又规律的生活与小孩子们的童年趣味相结合,再加上不时出现的与魔术相关的神奇片段,从感性出发,吴明益笔下这片土地就是这样平静、闲淡甚至略带散漫,市场规律乃至最基本的“物竞天择”带来的野心与焦虑在这里似乎没有土壤。    然而如果将九篇小说进行统一分析,就会发现在这样的意境之下有着一些不和谐但却频繁出现的声音。九篇小说中,除去《天桥上的魔术师》《金鱼》《鸟》三篇之外,每篇小说都涉及到了主要人物的死亡,并且这些死亡都成为了小说的重要情节。如此高频率的死亡事件为《天》中的台北叙事蒙上了一层悲伤与迷茫的色彩,使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显现出了一种与衣食住行无关的别样之苦,对于这些人物死因的追寻则为与这片土地相关的阐释行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强尼,河流们》中的死亡事件涉及到一对年轻男女以及女方的父亲。故事讲述的还是小男孩的“我”暗恋邻居家年长七八岁的小兰姐姐,而小兰则与一名叫做阿猴的同龄男青年相爱。阿猴虽有些流氓气但是为人不错,并弹得一手好吉他,“我”对阿猴的敌意渐渐消失,并与之成为好朋友。阿猴应征入伍,在“我”的告知下发现小兰移情别恋,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