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导向谈食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问题导向谈食品

从问题导向谈食品   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工农业总产值要实现从1980年到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跃增为28000亿元。 中国论文网 /3/view-7179395.htm   翻两番的经济目标,具体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何直接关系?1979年10月4日,在一次中央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说过“我们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现在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大概不到300美元,要提高两三倍不容易。我们还是要艰苦奋斗”(《邓小平文选P.194―P.195)。这是党的领导人把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人均产值和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进行第一次相比的认真思考和论述。那时人均每年300美元,按照联合国的计算方法,中国整体的生活水平,还在国际贫困线之下,况且人均300美元,还不是人均纯收入,那时的汇率水平还停留在3.81元到3.83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外汇券的汇对水平是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这种说法使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每个公民的关系,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只要全国不处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之中,生产不受到严重破坏,城市中的大多数居民生活还是有最低保证的。 1985 年9 月27 日,胡耀邦同志在藏区调研时与农牧民交谈。   固然中国的工资是低工资,同时也是低物价的国家。但广大农村则就两样了,温饱得不到解决的人口就有2亿至3亿之多。 调整居民的食品结构   在中国农村开始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耀邦同志曾和万里同志有过一次有趣的交谈,他们谈到今后中国人的食品结构及其发展的问题。具体时间是1984年11月17日。   耀邦同志说: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吃的需要方面,有三条线:第一条线粮、菜、瓜、豆,这叫做最低水平的,中等的;第二条线,在第一条线的基础加果、蛋、糖、油,果包括苹果、梨等;再加第三条线,鱼、肉、奶、酒。这十二个字就是食物构成。   说到调整全国人民的食品结构问题,必须有一个关键前提,就是粮食过关,让人吃饱肚子。中央领导人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有人讲:全国年产8000亿斤粮食,人均800斤就算过关。耀邦同志认为全国产粮要达到8500亿斤,人均850斤才算过关。他估计全国产粮达到8000亿斤需到1985年,产粮达到8500亿斤,需到1987年。   他认为“粮食的文章要无止境地做下去”。以上的情况和讲话,都是他在1983年12月26日和杨汝岱、谭启龙、王谦、廖伯康等同志互相交谈时的记录。实际上中国1984年的粮食总产量就超过了8000亿斤,耀邦同志的估计并不冒进。   食品结构调整还需要一个充分条件,就是除了工业用粮之外,还应该有充足的饲料粮,以利畜牧业的发展。耀邦同志认为人的食品不能老吃粮食,没有油水、肉食、奶制品也不行。也就是说人们的食品还应有个结构问题。他认为粮食过关的作用,还应支撑起喂养5亿头猪,1000万头奶牛,5000万头马驴,20亿只鸡的承载力。有了合理的食品结构,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既会有加法,也会有减法。   耀邦同志把中国居民食品结构现状与发展的构想和经济翻番的目标紧紧联系起来。我认为这体现了他富民为先的民生思想。中国古代“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的经济观点一直对他有着积极影响。尤其当他参加革命,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以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便成为他想一切问题的指导思想:一切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掩盖了一个简单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穿、住才能从事全部上层建筑的活动。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国民食品结构长期处于一种让人半饥半饱的瓜菜代水平,这是一件怎么也说不过去,让人无法容忍的事情。   如果人民不再视肉、蛋、油、奶为罕见之物,它们能够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那么需要多长时间,各类食品又要有多大量的增长呢?这是远非“一人之力,一人之智”所能精准确定的。但耀邦同志愿意思考这类问题,并经常和一起工作的同志讨论这些问题,少不了在各地调查研究,这反映了他工作的目的性和兴趣所在。   经过多年考虑,耀邦同志对食品结构的考虑逐渐成熟。其主要思想就体现在这次和农牧渔业部肖鹏同志的谈话中。他的想法是要经过一代人的时间,“根本改变中华民族的食物构成,大幅度地增加食物中的肉食和奶制品,使中国人的体质根本好转,跻身于全人类体质的优等水平”。 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方针   耀邦同志认为,改革开放时期,党要有明确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每一个具体领域也同时需要有具体领域中的业务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方针路线。那么增加肉食和奶制品,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是什么呢?   首先,耀邦同志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畜牧业发展次序的方针,现阶段的发展次序是:猪、禽、牛、羊、杂,杂者指马、驴、骡、驼、鹿、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