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陷入危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公司陷入危局

大公司陷入危局   危险都是什么时候埋下的? 中国论文网 /3/view-7194602.htm   王石感到既愤怒又后悔,这位中国最大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商业大佬和明星,正被一个三流公司宝能及其背后的神秘角色耍得团团转。   5个月,400亿元,25%的股份。宝能暗自收购万科股份,成功晋身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其进攻路线直接明了,几乎未受到任何阻力。宝能玩得如此认真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它曾袭击过多家A股上市公司,万科是其中唯一像样的大公司。直到宝能控制的股份超越了20%警戒线,王石才意识到这是一场真正的风暴。   21年前,这位万科的创始人曾依靠“红头文件”镇压了君安证券的相似进攻。“君万之争”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有名的案例,落败者券商之王张国庆的下场并不好,MBO(管理层收购)过程中以“侵吞国有资产”之名锒铛入狱。   眼下的挑战者却看不清楚。   画在面具上的脸是宝能的掌舵人姚氏兄弟―像所有投机家一样,其王国杂乱,互为掩体。一会儿这张脸又变换成另一个样子―安邦保险趁乱吸进万科6.18%的股份,这家公司因2014年收购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暴露在聚光灯下,其股东红色背景强硬,投资风格激进,持有民生银行等公司的股份。   王石说万科走进了一个局,他后悔插手太晚。最终,这位商业强人服了软,表示愿意与安邦合作。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放弃万科这个品牌,带领团队出走”。   万科也因此意外走进了我们2015年的失意大公司榜单。上一次,贪腐和违纪成为上榜公司的一个关键词,我们提醒公司不能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一次,商业伦理错误虽然大大减少,但依靠资本耍流氓的现象有增无减。   我们之所以反对公司靠玩弄金融术成长,是因为它带不来任何创新,这违反了企业家精神的健康度。   触手可及的利益让目标远大的公司迷失了方向。A股在2015年的激烈震荡为投机者制造了温床。原本是国家队救市主力军的中信证券在内幕消息下做空股市,最终高层被带走调查。汉能则在股市最高点败下阵来。曾在2015年年初成为了中国首富的汉能创始人李河君体会到了过山车般的“刺激”。这家市值超过3000亿的明星能源公司在7分钟内蒸发了1440亿港元(约合1205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隐患早已埋下。汉能选择了一条错误的技术路线,这导致它的太阳能设备的转化率不足10%,这个缺陷让大型地面电站无法接受其产品。汉能并没有修正错误,而是通过关联交易、粉饰财报做大市值。它最终遭到了香港证监会的调查,引发强制停牌。善于玩弄金融术而非修正业的公司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需要提到的是,眼下不少中国公司都在依靠高负债做多元并购,布局互不相关的领域―美国在1980年代的牛市也催生了许多这样的大公司,但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做到基业长青―地产明星公司恒大虽然没有正式进入我们的榜单,但它的未来也已亮起警示灯。   企业家精神仍是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最为珍贵的。能让一家伟大的公司瞬间倾覆的因素越来越多―合伙人之间的纠纷、失败的产品策略、恶化的市场环境或者监管当局。   大环境是2015年失意大公司败下阵来的客观因素。中国股市在半年内攀升到5000点又戛然而止,经济增速放缓,资本市场遭遇寒冬,这些变化让一些公司措手不及。   大公司的领导者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在我们2015年的榜单里,几乎每家公司都在“领导力和战略”上犯了错。这些领导者未能给潜在的挑战充分准备预案―比如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或者来自第三者的突然袭击。一些公司原本有一手好牌,在激烈震荡格局下,优势却迅速转为劣势。我们如何从20家大公司在2015年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1在站稳阵脚之前,别尝试扩张   明星公司易崛起,也比任何时候都要容易陨落。   小米是绝对的明星,它以小博大,成立仅4年就颠覆了传统的中国手机市场格局,估值达到450亿美元,跻身于大公司行列。我们在2014年年度公司报道里,详细梳理了它如何建立自身优势的―通过减少产业链里的中间环节,小米牢牢地把供应商、渠道、用户抓在了自己手里。   它不仅被收纳进哈佛商学院案例库,还获得多方赞誉,比如奇点大学创始董事萨利姆“米粉”是成就手机新巨人的有力武器―在自己网站上建立社群文化,提升用户对产品的参与度,并通过口碑宣传来增加粉丝黏性。通过对社群的把控,它更容易在线预测产能,从而形成一个更短的供应链闭环。   但在2015年,小米被市场绑架了。为了扩大销量,这家公司不得不像其他竞争对手一样,和天猫及京东展开渠道合作,甚至还引入了更多的线下渠道,而不是仅在自己平台上销售―新用户对其品牌认知缺乏黏性,仅将其当做电商平台上的一款消费品。   追求规模和更多的用户,就意味着要推出更多低价机,红米成为其主推的一款产品。这抹平了它最初营造的发烧友品牌标签。   结果事与愿违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