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军-大隐于市的“相机神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亚军-大隐于市的“相机神医”

陈亚军:大隐于市的“相机神医”   随着一波波数码浪潮来袭,胶片相机早已不是相机界的主角,然而胶片相机维修大师――陈亚军却坚守着胶片相机30多年。在他心里,那些承载着人们温暖记忆的老旧相机从未淡出过视野。 中国论文网 /7/view-7159026.htm      英文导读: Chen Yajun has repaired old cameras for thirty-four years. Many outlanders mail old cameras for mending and some people come to visit him.   来自边缘化行业的坚持   在沙坪坝区文化馆对面,本刊记者见到了专业维修胶片相机的陈亚军和他的“沙龙相机维修部”。店面远离繁华的闹市,隐匿在巷弄深处,颇有一番大隐隐于市的意味。的确,它并不是一家普通的相机维修店,从店里布满了琳琅满目的海鸥、富士等品牌的胶片相机就证明了一切。   不到10平米的店面,外围被厚重的玻璃包裹,透过玻璃,室内层层叠叠的栏架上相机、修理工具等清晰可见。最里边明晃晃的吊灯下,便是陈亚军师傅心爱的工作台,大大小小的器械摆在台上。就是这个狭小的玻璃房子,它陪伴了陈亚军无数个春夏秋冬,也是在这片   小天地,陈师傅让一部部坏掉的胶片相机再度恢复神采。   这片区域曾经隶属西南地区最大的沙龙摄影器材冲印公司,也是海鸥、华蓥等老牌国产相机特约维修部,因为母亲以前在那里工作,陈亚军每天老是往相馆跑,从小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对胶片相机自然而然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1981年,他在冲印公司做起了学徒,很快就进入维修部。因为很早就不断接触胶片相机,他觉得修起相机来总是得心应手。“当时一起的学徒好几十号人,不过最后专业从事胶片相机维修的就只剩我自己,很多同伴中途就放弃了。”带着几分无奈,陈亚军摇摇头,“这个行业,可说是一个边缘化行业,毕竟现   在是科技时代,受到数码相机冲击,胶片相机愈发寸步难行。”虽说如此,但市面上还是有众多的胶片相机爱好者。陈亚军告诉本刊记者,每天都有发烧友、收藏者找他,除了维修老相机,偶尔也跟他们畅聊胶片相机的起起落落,日子倒也充实。经历过胶片相机全盛时期的   他,对胶片相机的热爱已经发自骨子里,就算是边缘化行业,也如他所说:“既然选择了这一行,那就坚持做下去。做到今天这程度,怎么都割舍不下了。”   修胶片相机是个精细活儿   采访当日,陈亚军也并未闲着,他正在赶修一个产自日本的胶片相机,“这是一位外地客人寄过来维修的,催得挺急。”陈亚军时不时变换着手里的工具:镊子、钳子、胶水……   “胶片相机精密程度非常高,而且这些年我修的胶片相机,国外产的居多,发达工业下的产品更是精细无比。”陈亚军一边扶眼镜,一边缓缓说道,“修理过程中必须细致,胶片相机结构差异很大,即使是相同的故障,但对于不同型号在修理上也有较大差别。它们是由无数零件、齿轮组装而成,需要一点点拆开才能修理,不像数码相机大多由成块的零件构造,可直接换掉损坏的部分。”   一番“救死扶伤”后,陈亚军摘下眼镜长呼一口气,脸上的笑容舒展开来,看他大功告成的样子,就知道这款相机已经被救“活”了。本刊记者忍不住夸赞:“太神了!”他笑道:“这活儿今天算是接近尾声,之前就忙碌好一阵了。其实有时遇到棘手的问题,要修几天才行。”说到这里,陈亚军提起,有次他收到从深圳寄来的包裹,是一款德国禄来,2.8 镜头套机,都烂掉了,花了3天才修好。若只是校正金属还好说,但需要换零件的地方就比较费时间,因为缺的零件很多时候需要陈亚军手工特制。   正是他这份兢兢业业的态度加上极好的技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而今找陈亚军修理相机的,多是冲着好口碑来的。      记忆中的黑白片   在聊天的同时,本刊记者注意到地面上堆放着不少包裹,原来陈亚军的客户已遍布天南地北。他于2010年将沙龙维修部开到网上,还取了个文艺的名号“记忆中的黑白片”。   从陈亚军口中本刊记者得知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客户相对较多,“他们有的是摄影市场开实体店的,通常都是一次性寄过来十几袋。当然也有个人收藏爱好者寄过来修。”说完,陈亚军打开手机,让本刊记者欣赏了一个体型超大长得有些像手风琴形状的相机,“这是一款早期的美国大画幅相机,现在不容易见到那样的相机了,很有收藏意义。记得当时是一   位外地顾客寄过来的,他千叮咛万嘱托要我一定修好它。镜头那些都完好,修起来不是太费力。”言语间,陈亚军对自己的手艺充满信心。不过他话锋一转:“修是修好了,但是客人反映说到他收到相机时还是坏的。我再三了解后才知运输途中出了问题,所以现在客人们要邮寄过来修理,如果是大件,我常常建议他们不要用平邮的方式。”   交谈中,一位帅气的年轻人挎着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