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 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个杂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从周 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个杂家

陈从周 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个杂家   陈从周教授在国外的影响比在国内大,在国内的影响比在上海大,在上海的影响比在同济大学大。”如今任职上海市容绿化局副总工程师的张浪教授如此说道。这不仅仅是张浪个人的看法。在师出同济大学的一众建筑设计界人士眼里,陈从周是真正的大师。园林、古建筑、书法、绘画、散文、昆曲……陈从周涉猎范围确实够杂。而其对于后世的影响,则绝非始于昔年终于昨日。 中国论文网 /3/view-7211006.htm   而陈从周在世时,则自称:“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个杂家。”   让世界瞩目于“江南Style”   “改革开放以后,就有日本留学生被派到中国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对我说,“其中到同济大学留学的,比如木津雅代。她当时是日本法政大学建筑系的硕士生,到同济大学做进修生,师从陈从周,研究中国传统住宅,以及园林设计和修复技术。还有现任日本法政大学教授的高村雅彦。高村当年师从陈从周,研究中国的江南古镇,还研究城镇与水的关系。我每次遇见高村,他每次都津津乐道地讲陈先生当年是怎么教他中国文化的,包括喝酒抽烟。” 1990年,高村雅彦与上海同学李俊共同编写的《苏州周庄――水、乡、古镇》,在日本建筑专刊《文化、自然与人》杂志发表。而高村对中国江南古典建筑的兴趣,始终没有中断。目前,高村雅彦在日本的研究课题,许多仍涉及到中国古建筑,如今,他也经常来中国做调查。   1990年代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的张松认为,陈从周关于中国明清园林思想的研究成果,在海外得到了传播。“不仅是日本,比如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就是一个明证。”张松说。   1978年,陈从周应邀赴美,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建造中国庭院式建筑明轩,在美国引起轰动。当时,贝聿铭为之鼓掌称道,并聘任陈从周为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顾问,两人也成为莫逆之交。   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支文军对我说:“陈从周教授是同济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教授和文化大家之一,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建筑,弘扬园林建筑文化,成果著作影响力之大远及海内外,为我们国家、社会和后代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宝贵的财富。陈从周先生作品享誉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出版了74本图书,发表的文章更多,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还参加了大量的实际工程建造,作为推动中国风景园林艺术的开拓者,陈先生自觉敏锐的文化担当充分体现了我们同济文化精神的特质和当代学者的典范。”同济大学出版社自1984年创立以后,它的第二本书就是陈先生的《淑媛》,随后出版了《陈从周散文集》等图书,这次出版的《园林大师陈从周》再一次显示了该社对陈从周先生的“偏爱”。   来自南北湖陈从周艺术馆的林周良说:“上世纪80年代,南北湖开山炸石、张网捕鸟,以至于青山绿水满目疮痍、千疮百孔、飞鸟绝迹,有识之士扼腕叹息,幸得陈先生在大小报纸大声疾呼,并于1993年3月上书中央,呼吁停止破坏,终使南北湖石头不再疯狂,禽鸟不再惊弓,南北湖才得以成为浙江省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南北湖的人们没有忘记陈先生的丰功伟绩,现在每年约有50万游客参观艺术馆,我想陈先生这些年来仍然在南北湖醉心于他的江南水墨,寻觅着他的散文诗句,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林周良还说:“因为很久以前《淑媛》一书已经成为了我的案头读本,让我领略了汉字之美、园林之美、书法之美,并成为我工作中的一本工具书。”   让世界好奇并瞩目于江南生活,留住江南的诗意,成为了陈从周留给世界的一大贡献。   公认的大师级杂家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鲁晨海告诉我,陈先生还讲 :“绿化绿化,就是绿色的文化,这是很重要的。你不到六十岁,你有多少文化?还不需要去造园。”1986年那个夏天陈先生讲到寺庙修复和造园建设时就这么说。“当时我感受很深,就是文化和知识之间的差异,我们只是学会画图是远远不够的。现在陈先生退休了,在家里最关心学校培养学生往哪个方向走,会不会从一个大学办成一个技校。”   “陈从周言说自己是杂家,但我们公认他的杂,都是大师级的。”许锦文教授如是说。在许锦文看来,陈从周工于书画,诗文俱佳。“他的国文受业于当年之江大学的夏承焘先生,诗文自成一体,尤其那些园林散文,更是绝响。至于丹青妙笔,可以说陈从周擅长写兰、竹。他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30岁时在上海开画展,1940年代出版《陈从周画集》,由张大千提签。”   与一般画师不同,陈从周为人作书画,从不取报酬。他曾经请人篆刻闲章两枚,一为“免费供应”,二为“丹青只把结缘看”。 1978年,在美国设计明轩的时候,他为贝聿铭写就一幅水墨丹青长卷,画成以后先带回国内,遍请当时国内的文化耆宿、书画名家为之题咏。这就是如今存放在纽约贝氏园的《名园青霄图卷》。   对于知音,陈从周从不吝啬笔墨。比如他与昆曲名家梁谷音的友谊,实为梨园佳话。陈从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