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守国-50载绿水青山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鲍守国-50载绿水青山情

鲍守国:50载绿水青山情   年轻时带头造林,年迈后承担护林重任。鲍守国与林为伴50载,4000亩林场处处流淌着他对林业的深情。   1月25日,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场上村鲍守国老人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眉头紧锁,他感到有些放心不下,想上山走走、看看。   如果不是冰雪封山,88岁的鲍守国老人便会叫儿子带自己上山巡视被自己视为生命的莽莽林场。   鲍守国参加过抗美援朝,曾多次立功受到表彰。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后,当了33年的村支书。1973年,为了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他带头发动村民开荒种树,形成面积超过4000亩的黄山林场;1995年以来的20年,他一个人承担起看林护林的重任。   敢叫荒坡披绿装   虽至耋耄之年,鲍守国老人身体依然很好,眼不花、耳不聋,一脸慈祥,笑口常开。只要天气晴好,他就会让儿子陪自己上黄山林场看看。   林木葱茏,百草丰茂,空气清新,鸟鸣啁啾……难以想象,昔日连片荒山,如今已成郁郁葱葱的森林。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场上村,数千亩的山坡,光秃秃的没有树。“一到雨天,黄泥水往山脚流。留不住水土也就守不住财富,村民种的包谷三年两旱,栽一大片坡,收一箩筐,填饱肚子成为村民最大的期盼。”一位村民回忆说。   1962年,退伍回乡当选村支书的鲍守国决心通过植树造林,改善家乡生态环境。   下定植树造林的决心后,鲍守国便召开党支部会、村民代表大会,动员乡亲们植树造林。“白天干农活,晚上就去串门,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说不通,三次。”   也就是在1963年冬季,在多次向村民道清了植树造林的好处,并得到村民支持以后,他带领着村民为两年后的植树造林积极做准备:放火烧坡,翻耕荒地。   1965年,被鲍守国的干劲和精神所感染,贵阳市林业局为村民们提供了树苗。鲍守国便带着乡亲们在松过土的荒山上种植杉树。   植树造林需要水。鲍守国便通过在有水源的地方挖池塘,以及贮存雨水的办法解决造林缺水问题。   植树造林八年,每天早晨,鲍守国带领村民带干粮上山,午饭就在山上吃,一直到天黑才下山。在黄草坡上种下杉树、松树、茶树、白杨树等。   如今,当年的荒山已经成为面积达4000余亩的森林,郁郁葱葱。   “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森林”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回忆起长达20年的护林经历,鲍守国万分感概。   1995年,67岁的鲍守国从村支书的位置上卸任。“为人民服务的心不能停下来。”当时,面对着山林无人看护,林场频繁遭遇山火、偷盗,面积正在缩小的现状,他毅然扛起了护林的重任。   为方便护林,他做出惊人之举――把家搬到了山上。   鲍守国林场里的“家”是一座小小的砖房:房里,陈旧的木凳、木桌、木床,简陋的灶台,简单的炊具,两盏罐头瓶做成的煤油灯,一把砍柴刀和一把镰刀……这就是鲍守国的家当。房子不通电,吃水要到附近的湖里去挑。   每天清晨,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结凌,他腰系布带,别着一把砍柴刀,手持一把镰刀,手臂上戴着红袖章,带着黄狗开始巡山。巡遍每一个山头,来回就要数小时。   危险常常发生。“有一次还遇见了大蟒蛇,有碗口粗,当时吓得我发抖。”鲍守国说,庆幸的是化险为夷;1997年,护林路上他滚下了斜坡,为此休养了4个月。   林场里空气新鲜,绿意盎然,可鲍守国却要面对孤独的考验。过去一直是他和老伴一起看护林场,老伴去世后的这十多年里,他一个人每天都要走上五六十里山路在林场里日夜巡视。他养的一条黄狗,遂成为了他的巡山伴侣。   护林工作人人会做,可坚守下去却难。村里提供的护林经费有限,每个月仅200元补助,加上条件极为艰苦,很多人都不愿意来。对林木深有感情的鲍守国说:“这片林场的一枝一木都凝聚着我毕生的心血,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正是这份情感让他坚持了下来。   鲍守国用心看护林场,面对盗伐者,他只认树不认人。“背后有人骂,当面也有人骂,说这又不是你家的林场,是大家的林场。可我说这是人民的财产,是大家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爱护。”鲍守国说。   有一天早晨,正在巡山的鲍守国听到林中传来一阵砍树声。他在蒙蒙天色中悄悄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摸去,发现是村里一位熟人正在修整已经砍倒在地的树。   那人见到鲍守国,劈头盖脸就说:“你要拿我,我就要打你。”军人出身的鲍守国毫无畏惧,正义凛然地说:“我是经过战争考验过的。”最终,那人被鲍守国的正义所屈服,并根据鲍守国的指点,主动扛起树子到村委会办公室接受处理。接受村委会处理后,他又向鲍守国道歉,此后再也没盗过树。   鲍守国告诉那些盗伐者,实在需要用木料,办好手续,正大光明地来。偷偷摸摸的不光彩,这样干就是贼了,背起这名声,见人不好意思抬头……   为更加有效地管护林木,鲍守国自掏腰包设“举报盗伐奖”――他与村民约定:每通风报信举报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