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巴郡朐忍故城遗址与“景云碑”
汉巴郡朐忍故城遗址与“景云碑”
摘 要:本文从古籍文献结合实地考察进行考证,着重论述自秦汉迄至南北朝时期,汉代巴郡朐忍县的发展衍变及其与古老盐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进而从汉代该地盐业产、运、销的历史状况着手,破解《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中的一些疑问。
中国论文网 /5/view-7077189.htm
关键词:朐忍;盐业经济;万户城;旧县坪;景云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5)01―0064―08
2004年3月,在重庆云阳县旧县坪,深埋在地下的《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以下简称“景云碑”,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由吉林考古工作队发掘出土。此碑形制极具特色,尽管已断为两截,但基本上保留了1830多年前的原貌,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极为丰富。在三峡库区长达10余年的历史文物抢救性发掘出土的众多文物中,该碑的文物价值尤为突出。自发掘出土之后,媒体多有报道,在学术界亦曾引起不小的轰动,而且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究。本文拟从汉代巴郡朐忍县的发展衍变及其与古老盐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展开论述,进而述及该碑,以请教于方家。
一、古朐忍县的历史衍变
西周时期,古朐忍北部所在地域隶属庸国。庸国的立国之地即在今日湖北西北部,渝东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县北部地区,与陕西安康诸县接壤的竹山、竹溪一带。及至春秋时期楚庄王三年(前611),楚国联合巴国和秦国,一举灭掉庸国,三家分“庸”,古朐忍所在地域方全部划入巴国版图。战国后期,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强秦灭掉巴国,将原巴国辖地置为巴郡,郡治置于江州(重庆);同时将古朐忍所在地域正式置为朐忍县。其时之朐忍县辖地,则包括今重庆云阳、开县、万州及重庆梁平、湖北利川等部分县地,归属巴郡。汉袭秦制,无论西汉或者东汉,仍置为巴郡朐忍县,县治设置在今云阳县万户驿(俗称“旧县坪”)。
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起,朐忍县开始设置盐官。
东汉末兴平元年(194),刘璋接替其父刘焉领益州牧(即巴蜀地区最高长官)。原益州帐下司马赵韪,被朝廷任命为征东中郎将,命他带兵去攻打荆州。而赵韪接到诏书后,虽然立即带兵沿江东下,却屯兵朐忍不再前行。究其缘由,当是凭恃此处活跃的盐业经济以资军用,借以养精蓄锐,图谋不轨。是年,赵韪又向刘璋建议“分巴”:以垫江(今合川县地)以上为巴郡,以江州(重庆)至临江(忠县)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奉节)为固陵郡。自此,原汉之巴郡一分为三。建安五年(200),赵韪起兵回攻成都,结果兵败身亡。及至“建安六年,鱼复蹇胤白璋,争巴名”,刘璋又改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原巴郡为巴西郡。是为“三巴”。
建安二十一年,刘备入益州,分朐忍西南部分县地置羊渠县(今万州),又分朐忍西北部分县地置为汉丰县(今开县)。与此同时,刘备还将朐忍、鱼复、汉丰、羊渠及宜都之巫(今巫山)、北井(今巫溪)6县又置为固陵郡。刘备将三峡地区东部一带均在取卤煮盐的朐忍等6县置为固陵郡,其目的除了与峡外东吴抗争预作准备的军事需要外,还因有方便于盐业之产、运、销集中进行管理之要素所在。
蜀汉章武元年(221),“朐忍徐虑、鱼复蹇机以失巴名,上表自讼”,刘备为笼络地方势力,乃将固陵郡名又恢复为巴东郡。朐忍等6县仍同属巴东郡。
巴郡三分之后,巴东郡治一直置于鱼复。而刘备从原朐忍县地域分置汉丰、羊渠2县之后,朐忍辖地比原来缩小一半。
晋代,仍置有巴东郡,领鱼复、朐忍、南浦三县,郡治设于鱼复。两晋及南朝宋、齐、梁三朝,朐忍县均属巴东郡。
梁天监十三年(514),鄱阳王萧恢任益州大都督,曾率军5万途经汤口(汤溪河入江口岸),在龙脊石江南一侧岩岸刻石记其事(俗称“天监碑”,今存云阳张飞庙中)。梁普通四年(523)置信州,朐忍县隶属信州。
梁元帝时期,朐忍县又曾短暂归属北朝西魏,仍属信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即梁元帝二年),分朐忍县大江北岸西北部分县地,与原江南南浦侨县共置为鱼泉县,县治置于江北苎溪河入江口岸(即今万州老城区已淹没的环城路南门一带)。此后,朐忍县辖地即与现今云阳县辖地基本相同。
北周天和元年(566),陆腾督王亮、司马裔等,水陆俱进,驻军汤口,进剿为盐而拼死反叛的少数民族大姓冉令贤一族及向五子王等。其后(天和三年至六年),朐忍县治即由旧县坪迁至汤口,更名为云安县。究其缘由,仍与是地盐业相关。由于汤溪水经由朐忍产盐重镇古云安盐场,南流30里即于汤口注入大江,盐运出境甚为方便,为加强对该地盐业生产与运销的管理,有效地实施官营专卖,当此之际,迁城已势在必然。
由上所述,古朐忍县治置于今云阳县万户驿(即今云阳新县城东去20里许之三坝乡建民村),自秦汉始,及至北周迁城更名,已有800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