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展望
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展望
此论文是参加2015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编号:2015C052。
中国论文网 /5/view-7138827.htm
摘 nbsp;要:赫哲族是北方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本人主要通过对它的民歌、舞蹈、器乐等传统文化的采集研究,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赫哲音乐,并使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赫哲族音乐;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 nbsp;[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2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集聚地是在黑龙江省。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通用汉文。赫哲族以渔猎为生,也耕种少量土地,曾信仰萨满。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根据近年来全国人口调查并统计出,赫哲族人口不足上万人。使用赫哲语,他们有语言无文字,随着岁月的变迁,他们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并早已经通用汉语。
为了挽救赫哲语言,传承赫哲民族文化,政府加大了对赫哲族教育事业的投入,鱼皮球、顶杠、射箭等赫哲族传统渔猎体育项目被编写成教材,正式走进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校的课堂。与其它学校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孩子从入学开始在学习汉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和继承着赫哲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赫哲族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原汁原味的山歌和小调流传至今,从它的内容上看可分为“嫁令阔”、“天鹅歌舞调”、“依玛堪”、“萨满调”。当时的一些文人通过文字把流传在民间的赫哲族歌曲进行整理记录下来,并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并口口相传,书写的一部分也流传下来,其内容大多是歌颂英雄的历史故事,反映赫哲族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以及纯真的爱情等。
一、赫哲族音乐的生存状况
赫哲族音乐是赫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赫哲族人民历史悠久的见证,是赫哲族民族文化一朵绚丽的琵琶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和漫长的道路,在文革期间曾经一度被禁止传唱,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曾遭到扼杀,险些绝迹。如今的青年男女颇喜欢港台的流行歌曲,赫哲族的创作歌曲数量越来越少,著名的赫尼哪调有《乌苏里船歌》、《春季生产歌》等。
1、伊玛堪在赫哲族中是常见并深受喜爱的歌曲演唱形式,他的题材多以惩恶扬善为主,歌曲内容多涉及英雄故事,演唱中一般以单人说唱形式为主,放弃乐器伴奏,节奏较为自由连贯,节拍不固定,故事中根据各式人物的性格特征设定唱腔,唱腔较为独立,不可混用。演唱旋律形式:开始旋律性较强――中部吟咏式的演唱――结尾更强。
2、嫁令阔在赫哲族的民歌中的叫法,内容包括生活、劳动、故事、爱情等,一般多以男女爱情为主要创作内容。赫哲族的民歌也和歌曲一样,男女有固定的音腔,相互不能混唱。独唱是赫哲族的主要演唱形式,对唱会偶尔出现,曲式结构多为单乐段结构,节拍方整节奏感强,常采用五声调式音阶。
3、宗教音乐是赫哲族的音乐重要组成部分,“鼓”是萨满宗教活动的主要乐器。鼓伴奏伴随着萨满活动的全过程。并和其它乐器在不固定的节拍中进行,大多采用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八度大跳在音乐中很常见,曲调中不含变化音。
4、舞蹈音乐
舞蹈音乐《天鹅舞曲》是赫哲族的代表作,旋律动听优美、结构严谨在赫哲族民间广为流传,旋律中音乐表现逼真,生动的描绘出天鹅在天空中结伴飞翔时,放松悠闲,追逐嬉戏的秀美形象。
5、赫哲族的摇儿歌作为传统与经典,是赫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故事情节在抒情的气氛中表达。这是这种特殊的表达情感,成就了赫哲族文化的地位,也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这会生活影响到了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郭颂老师以其高亢悠扬的旋律。歌词唱到“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赫赫雷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赫雷给,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赫那尼赫尼那,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紧摇浆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赫那尼赫尼那,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红杜鹃,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赫赫雷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赫雷给”。此成为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赫哲族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歌词大意:“青青的树林高高的山哪,獐狍野鹿满山岗呀,朋友来了先烧水,随手打来野物表心肠啊。春风刮起欢腾的浪啊,鱼儿呀你别挤破了我的网呀,划船来到了小河湾哟,新鲜的三花五罗装满舱啊。茂密的林海任我闯荡啊,躺下也头枕着松花江呀,勤劳勇敢的赫哲人哟,顶着天立住地亮开嗓啊”,是赫哲族人民生活真是的写照。
二、追溯赫哲族文化
《乌苏里船歌》在我们汉族广为传唱,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谣,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