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隐楼史略.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书隐楼史略

上海书隐楼史略   摘 要:书隐楼,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清代浦东陆氏所建,后易主而逐渐衰落,是唯一一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的私宅。文章探讨了书隐楼的缘起、兴盛、衰落的过程与其建造者陆氏家族,以及书隐楼的主要藏品和该藏书楼的价值。 中国论文网 /7/view-7254715.htm   关键词:书隐楼;陆氏;价值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21   The History of Shuyin Collection Building in Shanghai   Abstract Shuyin Building, which has been listed as the only private building under government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Shanghai,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three major libraries in Jiangnan Region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was built by The Lu Family and then declined with the change of owner.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its builder, The Lu Family, and its history of origin, prosperousness and decline, as well as its collections and its value as a private library.   Key words Shuyin Building; the Lu family; value   明清时期,私家藏书风气极盛,“据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所收录,历代藏书家共一千一百七十五人,而清代便有四百九十七人,几占一半”[1]。当时以江浙一带涌现出的藏书家数量最多,并且出现了很多有名的私家藏书楼。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并称为“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的上海书隐楼便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1 书隐楼概况及陆氏家族   1.1 书隐楼概况   书隐楼,位于今上海市南市区天灯弄77号。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是上海市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大型清代民居珍品,也是唯一一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的私宅。   这块地皮本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陈所蕴所建日涉园的一部分,日涉园与豫园、露香园并称“明代上海三大名园”,其名来自陈所蕴朋友李绍文和他所作的诗中一句:“不妨日一涉。” 园成之后,陈所蕴亲做《日涉园纪略》[2]记录该事,又请名家绘《日涉园三十六景图》,并配以诗文,藏于书斋。后陈氏家道中落,清康熙年间,日涉园被浦东名绅陆起城购得,并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增建“传经书屋”作为书房和藏书楼,其后人以“书隐楼”名之。光绪中期后,陆氏式微,日涉园被分批出售,书隐楼又为郭万丰船号主人购得,清末,郭氏家弱,变卖宅地家产,仅留书隐楼为家居之宅,“文化大革命”时期,书隐楼险遭破坏,但其后裔一直坚守维护。如今的书隐楼部分木雕腐烂,杂草丛生,令人嗟惜。   1.2 书隐楼与陆氏家族   书隐楼能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并称为“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并非浪得虚名,它的辉煌与其背后家学渊源的陆氏家族密不可分。   自清康熙年间,浦东陆深后裔陆明允之子陆起城从陈所蕴的族人手中购得日涉园用以为父养老,《日涉园纪略》、《日涉园三十六景图》等尽归陆氏所有。陆家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以先祖陆深(图十一)来说,他是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3],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子陆楫主持编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小说丛书《古今说海》(图二),并提出“奢易为生”的经济学命题,以及“华夷平等”的民族观念,是明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的代表作《蒹葭堂稿》内容涉及明朝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陆楫族孙陆鸣玉、陆鸣珂(图四)、陆鸣球著作有《幼学集》、《广陵吟》、《金门集》、《日涉园诗稿》等,被时人称为“浦东三凤”,名闻江南。   正是由于这深厚的家族文化氛围,陆氏藏书颇丰,到陆明允之孙陆秉笏时,又在日涉园增建一处“传经书屋”作为书房和藏书楼。陆秉笏子陆锡熊是上海大名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召试,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与昀同司总纂,旋并授翰林院侍读,五迁左副都御使”[4],因和纪昀一起编纂《四库全书》有功,得重华宫赐宴,并蒙赐有乾隆帝御题杨基所画的《淞南小隐图》,是清代上海籍人士中唯一获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