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樟脑薄荷“天然”未必就好
樟脑+薄荷“天然”未必就好
中国论文网 /6/view-7206390.htm
小心只是标榜的“天然”
萜类化合物成为人类现代生活中每天都会使用到的成分,其中最有名的化合物,就是樟脑、薄荷、尤加利树精油等等。
因为闻起来凉爽,所以时常被添加入食品或药品,擦的、抹的、嚼的、吃的,样样都来。比如说感冒的时候,擦一些薄荷在胸口,或是稍微吸一些薄荷味道,可以减轻夜咳,促进睡眠。被蚊虫咬伤时,局部皮肤涂抹薄荷,会因为血管扩张而清清凉凉,感觉似乎比较不痒了(其实根本没有消肿)。也有偏头痛的朋友时常吸薄荷膏,可以暂时减轻症状。
上述这些治疗用途,都是曾经有少数研究所证实的疗效,如果大家买到的产品成分真的是天然提炼的话,倒是值得一试。可惜,现在为了降低成本,萜类的化合物可以用化学方式合成,像萘丸就是化学合成的樟脑,两者结构虽然有点像,但却已经不是“天然”的了。
樟脑(camphor)是婴幼儿的“隐形杀手”
尤其让人担忧的是,这些“清清凉凉”的触角,延伸到了孩子的产品,出现在各种药膏成分中。比如说,几乎所有的妈妈都知道的“胀气膏”。宝宝胀气的时候,涂抹一些胀气膏,搭配顺时针按摩,帮助宝宝排气。除此之外,还有更“有效”的德国的某牌婴儿油,滴两滴在宝宝口中,便可起到排气的作用。当然还有每家每户必备的曼秀雷敦、白花油、万金油等。所有这些膏药中,大多含有“天然”的樟脑(camphor,我特地把樟脑的英文标注写出来,是因为很多产品是亲朋好友从国外带回来的,成分一栏可能是英文写的,不见得会有大大的“樟脑”二字,请务必要小心)。
可是你知道吗?樟脑曾经被美国儿科医学会列为“隐形的杀手”物质之一。
引发严重的癫痫与痉挛。有很多婴幼儿的案例报告,在涂抹浓度过高的樟脑油,或是误舔了几口樟脑油之后,引发严重的癫痫与痉挛。美国FDA和儿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指示各种药品的樟脑成分不得超过 11%,但在此规范下,仍有可能发生樟脑中毒。更何况现在许多地方并无此规范,因此传统药膏的樟脑成分,几乎都远远超过此标准,更容易造成婴幼儿的吸入或食入意外,进而诱发癫痫。
诱发蚕豆症宝宝的溶血性黄疸。樟脑对婴幼儿的另一个毒害,是可能诱发蚕豆症的宝宝溶血性黄疸。不过这件事其实是有案外案,因为“天然的樟脑”很少造成溶血性黄疸,有问题的是“人工合成的萘丸”。有一次我和某位护理师学术交流,她说蚕豆症婴幼儿不能接近樟脑丸,闻到会诱发溶血与黄疸。我听了当场纠正,说樟脑丸应该不会,是萘丸才会,她冷笑了一声,回了我一句:“夜市卖的樟脑丸,通通都是混萘丸的假樟脑丸,别太天真了!”我恍然大悟。
薄荷相对安全,但也不能肆无忌惮地使用
虽然樟脑、萘丸、尤加利树精油等等物质会造成癫痫抽搐等等不良反应,薄荷却很少有这样的副作用。在所有的萜类化合物中,薄荷算是相对安全的物质,但也不能因此而肆无忌惮地使用。
单一纯天然的薄荷产品很少。纯天然薄荷的产品是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药膏都是多重成分混在一起,不容易单独分离的。
也会诱发溶血性黄疸。在非洲尼日利亚就有一篇研究,当地人使用薄荷来消毒婴儿脐带,结果在蚕豆症的宝宝身上,也会诱发溶血性黄疸。因此,对于蚕豆症宝宝而言,任何清清凉凉的萜类化合物产品,还是少碰为妙。如果不小心擦了,闻了,也不用太担心,赶快远离这些萜类化合物产品,并且观察宝宝有没有黄疸现象即可,不需要紧张到马上挂急诊。
用薄荷止咳可能加重病情。已经有多项研究显示,薄荷擦在胸口的确会舒缓呼吸道的症状,减少夜间咳嗽。然而减少咳嗽这件事,真的就是“好事”吗?
2009年在国际知名的《胸腔》杂志,有一篇雪貂的动物研究(因为雪貂的呼吸道跟人类很类似),发现吸入薄荷味道之后,雪貂气管的纤毛运动的确有减缓的现象。气管纤毛反应变迟钝,代表咳嗽频率可能因此而减少,但这不见得好,因为如此一来,气管分泌的黏液反而无法咳嗽排出,堵塞小气管,造成喘鸣的加剧。我自己本身有气喘体质,这份研究的结果确实应证在我身上:如果使用任何薄荷产品,不管是涂抹的,口嚼的,都会让我气喘或感冒症状变严重。因此薄荷是否适用于每个人身上,恐怕还是要视体质而定。
儿童照顾者应被告知那一些常见含有薄荷醇与类似物质的产品,并了解其可能风险。
薄荷醇使用建议
所谓薄荷醇,就是萜类化合物。台湾儿科医学于今年2月,发表了《薄荷醇与类似物质的儿童使用建议》:
1.如果使用过量薄荷醇与类似物质,可能引起婴幼儿癫痫、意识障碍、呼吸抑制等神经不良反应,尤其内服或涂抹于鼻孔、脸部、胸部。
2.婴幼儿腹胀的原因包括腹部疾病、生病时肠胃道蠕动减少、遗传体质等,不需要使用薄荷醇与类似物质,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