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例:章仁杰,男性 2013-4 11岁,因“双下肢皮疹5天,腹痛伴呕吐2天”在金华中心医院住院治疗1周。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咽稍红,心肺(-),腹软,轻压痛,肝脾未及,肠鸣正常,颜面散在新鲜皮疹,双下肢散在陈旧性皮疹,双侧对称,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 辅检:大便常规+OB正常。 诊断:过敏性紫癜,不全性肠梗阻。 2014-10 12岁,因“腹痛伴呕吐4天”在金华中心医院住院4天。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软,上腹部压痛明显,全腹轻压痛,肝脾未及,肠鸣正常,全身无出血点。 辅检:胃液潜血1+ 大便常规:水样便,黄色,OB阳性 胃镜:1.下段食管炎2.胆汁返流性胃炎伴出血3.十二指肠球部炎4.过敏性紫癜? 病理:胃窦慢性轻度浅表性炎。 诊断:过敏性紫癜 下段食管炎 胆汁返流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炎 2015-2-23 13岁,因“腹痛,呕吐1天”于我院住院治疗5天。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咽充血,腹软,上腹轻压痛,上下肢可见散在暗红色皮疹,压之不退色。 辅检:3张大便常规+0B正常 尿常规正常 诊断:过敏性紫癜 2015-3-11 因“解血便1次”入我院住院1周。 查体:精神软,生命体征平稳,无腹痛 入院后共解3-4次大量鲜血便,贫血貌明显,无明显腹痛 辅检:大便常规:OB4+,RBC3+,WBC3-4个 Hb 115g/L——42g/L——97g/L 凝血全套,血小板均正常 治疗:止血,纠正贫血,抗休克 诊断:过敏性紫癜 消化道出血 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贫血 图片 2015-3-20 浙一医院 ECT:右下腹异常浓聚灶存在,异位胃粘膜考虑。 诊断:梅克尔憩室 图片 报告内容 MD发病原因及机制 异位组织与MD并发憩室炎、溃疡、出血的关系 MD并发肠梗阻 MD并发肿瘤 HP与MD并发症的关系 C.jejuni、Helicobacter pullorum、肠球菌、肠杆菌与MD并发症的关系 MD临床检查及诊断 MD的治疗及临床经验 展望 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 MD)是胚胎期卵黄管退化不全的遗留物,1809年德国解剖学家 Johann Friedrich Meckel首先提出该病。其发病率2%-3%,发生合并症者占20%,男性比女性多2-4倍,本病大多于儿童期发病,亦可终身无症状。 图片 2周 内胚层—原始消化管,中肠生长 4周 卵黄囊缩窄为卵黄管,并开始闭塞为纤维条索 8周 条索开始自脐端向肠端吸收退化,中肠与脐部分离 若退化不完全则可遗留脐瘘(全段均未闭塞,肠与脐相通)、脐窦(肠端已闭塞而脐端开放)或肠与脐之间的纤维索带;如脐端闭塞而肠端未闭,则形成MD 发病机制 憩室壁包含3层:浆膜、肌层、黏膜 黏膜为回肠黏膜,约50%含迷生异位组织,主要为胃粘膜,分泌盐酸及消化酶,腐蚀憩室和其周围组织,发生溃疡出血与穿孔。 憩室也可因本身扭转、蛔虫或异物进入而发生梗阻、急性炎症、坏死和穿孔。 憩室可游离于腹腔或与脐部有索带相连,肠攀可环绕索带或被索带压迫引起肠梗阻;游离的顶部也可与肠攀粘连而发生肠梗阻。 憩室内翻引起肠套叠。 最常见的为胃黏膜(约50%),胰腺组织(约5%),少见结肠黏膜及十二直肠组织(如图1)。 正常回肠黏膜 异位胃黏膜 异位胰腺组织 憩室炎 图1.正常回肠组织与迷生组织 临床表现 1.溃疡、穿孔、出血:小儿下消化道出血,便血始为暗红色,后为鲜红色,每次100ml-300ml,每日4-6次,可致失血性休克,常需输血。 2.肠梗阻:急性低位肠梗阻,突发剧烈腹痛,频繁呕吐,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腹透见气液平。Littre疝,指梅克尔憩室单独嵌闭于疝囊内,可有不全梗阻症状。婴幼儿腹股沟区可出现与精索平行的圆锥形压痛性包块(双精索征) 3.憩室炎:多为较大儿童,憩室基底部狭窄,排除不畅或异物存留所致。为脐周或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部压痛、白细胞升高等。需与阑尾炎鉴别。(症状重,伴腹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