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SF 脑脊液 * ESBLS:超广谱B-内酰胺酶;脆弱类杆菌(Bacterooides fragilis,Bf)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荚膜,无芽胞,部分有菌毛,专性厌氧,近年来发现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ETBF)能够引起家畜、儿童和成人腹泻,资料表明腹泻患者ETBF分离率达9。2%~26。8%,从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对其致病物质—脆弱类杆菌毒素(Bacteroides fragilis toxin,BFT)和生物学特性,编码基因、致病机理、及检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 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导致乙醛蓄积中毒;双硫醒可与人体内的神经细胞、肝细胞、肠黏膜、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ALDH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之失去酶的活性。如出现面部潮红、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胸闷、心悸、视觉模糊等反应,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休克等严重症状。其症状轻重于饮酒量成正比。双硫醒反应的治疗;给予大量vc,使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非那根,并采用氧气吸入,输液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嗜麦芽寡养(窄食) 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动物体内,为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广泛和大剂量应用,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属中呈上升趋势,因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 注意:不是说杆菌就是阴性,球菌就是阳性,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 阿奇霉素的特殊性:研究证实可以与内酰胺类联用;由于15环的特殊结构,与14,16环的大环类没有交叉耐药性。 * 抗菌后效应(PAE):指停药后,抗生素在机体内的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被机体完全清除,细菌在一段时间内仍处于持续受抑制状态。认为残余药物与靶蛋白结合、细菌代谢恢复延迟及形态学改变时间延长可能起一定作用。活体实验也发现这一效应,虽然结果未必与体外实验完全相同。这一差异认为是在体外实验中不能被模拟的某些因素所致,例如细菌暴露于抗菌药物后,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氨基甙类、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药物后效应。 *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注意左氧和莫西沙星购进药品应选择浓度高,每天一次的药品,例子:左克胶囊,0.1g tid,达不到疗效。 * 林可霉素临床观察证明,有可能引起老年男性患者尿潴留,50岁以上患者慎用林可霉素,患有老年前列腺炎患者禁用 *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 利奈唑胺:斯沃 * * 那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 大量研究显示: 抗菌素的临床疗效与其抗菌活性(PD)和体内过程(PK)有关。 PK/PD参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抗菌药物在体内的抗菌作用的时间过程; 根据PK/PD原理制定给药方案,可以达到更有效的清除病原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细菌产生耐药性 * 在抗感染治疗时,为使抗菌药物有效使用要考虑PK,即药物的动态指标BC、Cmax, AUC, PD指标MIC需联合考虑,根据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确定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使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抗菌药物临床疗效相关的PK/PD 的研究报道得很多,血中浓度(BC)超过病原菌MIC的时间(Time above MIC),Cmax/MIC, AUC/MIC被认为是临床效果相关的重要指标。MPC:防突变浓度。MSW:突变选择窗。 AUIC对G-杆菌125阳性菌30 * 8、糖肽类抗生素(了解) 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MRSA,MRSE和肠球菌的作用最优 繁殖期杀菌剂,适应于严重感染 对难辩梭菌作用突出 组织分布好,能透入房水、脑膜炎和胎盘,达有效浓度 不良反应需引起重视(耳、肾毒性、红人综合征等) 肾功能不全者应作血药浓度监测 对敏感菌所致严重感染疗效确切 细菌耐药性产生慢,国内临床尚未见明显耐药菌 万古、去甲万古、替考拉宁 * 恶唑烷酮 5-次甲基乙酰胺 3’-氟苯-4’-吗啉 9、恶唑烷酮类抗菌药(了解) 是继磺胺和喹诺酮之后,第三个结构全新合成抗菌药 独特的作用机理,良好的抗菌活性,广泛覆盖G+菌 被认为是解决G+菌多药耐药的新方向和新希望 * 利奈唑胺 利奈唑胺抑制蛋白质合成,与50S亚基的23S亚基结合而阻止70S核糖体复合物的形成而妨碍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 因为它早期的作用是其独特的结合位置为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装配阶段,与其他类别的药物没有交叉耐药性。 夫西地酸(褐霉素类) 硝咪唑类抗生素 1. 可用于各种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包括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肺脓肿、脑脓肿等,但通常需与抗需氧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2. 口服可用于艰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