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汉 语(六)判断句与叙述句.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有标志的被动表示法,一般不称做被动句。 昔者龙逄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宋师败绩,华元虏。 有结构标志的被动表示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用介词“於(于)”字引进主动者。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判断方法: 一看动词谓语性的动作行为是谁发出的,是主语发出的,就是主动句,是“于”的宾语发出的,就是被动句。 二看动词谓语的动作行为是怎么发出的,是不是符合情理。 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以勇气闻于诸侯 2、动词前加助动词“见”,有的加“见”后再用“於(于)”引进主动者。 “见”是个及物词,用作被动句时,是有条件的。如: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见+动词”的格式时,才可能是被动句。而且“见”一定是紧靠动词,“见”和动词之间没有其它动词。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信而见疑。 3、用介词“为”引进主动者 吾属今为之虏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为……所……”式被动式萌芽于战国末期,秦汉以后广泛运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字的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也有直接用“被”字表示被动的,但是不多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没有标志词的“逻辑被动句”(或说“意念被动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可以补上表被动的词语。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2、不需要也不好补出,上下文义就是被动的关系。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韩非囚秦。《报任安书》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其实只是某些成分内具有被动的对象,而主语不是被动者,这样的句子(大多是陈述句)其实不应当被看做被动句,然而现在大多教材都将这类句子列为被动句。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例句中的主语是“高爵显位”中的“有的人”,谓语是“不能”,“容于远近”应作宾语,所以此句不是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梁惠王上》 “百姓之不见保”是句子的主语,句子的谓语是“不用”,而不是“见保”,所以说这个句子只是有被动的内容,但不能表明这个句子就是被动句。 找出下列例句中的判断句,并作句法分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环村居者皆猎户。 4、此亡秦之续耳。 5、子诚齐人也。 6、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7、山多石,少土。 8、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9、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分析下列例句中“是”的词性和意义,说明其所充当的句子成分。 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3、韩是魏之县也。 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5、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6、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 7、是岁大旱,野无草。 8、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 下列句子或分句,是不是被动句?并作结构分析和语译。 1、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2、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3、适为虞人逐。 4、是狼为虞人所窘。 5、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6、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7、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8、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9、世子申生为骊姬所谮。 10、苏武见留十二年。 1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12、今有构木钻燧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判断句与叙述句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 从谓语同主语间的关系分: 1、判断句 2、叙述句 3、描写句 从谓语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分: 1、名词谓语句 2、动词谓语句 3、形容词谓语句 从语气表达的角度分: 1、祈使句 2、陈述句 3、疑问句 4、感叹句 从句子本身的结构分: 1、单句 2、复句 判 断 句 一、什么是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它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二、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不同表达方式: 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他是大学生。 3、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4、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结构类型 1、主语+谓语+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楚,天下之强国也。 2、主语+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