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精美)技术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袁隆平 一个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的名字 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的性格 事迹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 1973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 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贡献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被世界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 。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自然状态的玉米 设想:每种生物都有不少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而且不同的优良性状存在于不同的品种中。人们一直设想如果能想办法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创造出自然条件下没有的新性状组合,突破选择育种的局限,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组合的新品种。  骡是公驴与母马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公马与母驴杂交的后代叫骡。   至少在3000年前,在亚洲某些地区人们已经用骡来驮运物品了,现在世界上许多地区仍在使用骡来干重活儿。   骡能吃苦耐劳,可以在马、驴等牲畜不能承担其艰苦的条件下工作。骡的高度、皮毛的均匀度、颈部和臀部的形状与马相似。此外头部短而粗,耳长,肢瘦,蹄小和毛短等方面像驴。 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1)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 (2)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联系基因突变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3)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育种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是超越已有技术的局限性。育种学家将如何突破“不能实行种间的基因交流”这一育种技术的局限呢? 四、单倍体育种 三、多倍体育种 5、优点 6、缺点 1.育种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7-8年) 2.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重组,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思考与讨论 P99 ①、目的性强,通过杂交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 ②、可表现“杂种优势”。 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集优”); 杂交育种不能创造新的基因,并且所需时间 要长,那有没有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并 且需要时间相对要短的育种方法呢? 白莲:1994年江西南昌白莲研究所利用火箭搭载白莲种子442粒,培育出太空莲3号等新品种,亩产达120千克,比原品种提高88%,平均粒重 2.2克,最大为3.3克(原品种平均粒重 为1.1克),超过出口莲子标准。 1、太空莲3号中有没有产生新基因? 2、太空诱发基因突变的条件有哪些? 3、诱变育种有哪些优点? 4、有哪些因素可以诱导生物产生基因突变? 有新基因产生 微重力、宇宙射线、重粒子等 可以提高突变率,或大幅度地改良某些品种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如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等)能诱发基因突变, 产生新的基因。 1、请你给诱变育种下一个合理的定义。 利用物理因素(如ⅹ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2、依据什么原理? 基因突变 3、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 中国首批太空实验育种动物诞生 “黑农五号”大豆 黑龙江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含油量比原来的品种提高了2.5%,大豆产量提高了16%。 应用: 辐射诱变 青霉菌高产菌株的选育 1943年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的青霉菌只能产生青霉素20单位/mL。后来人们对青霉菌多次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以及综合处理,培育成了青霉素高产菌株,目前青霉素的产量已达到50000~60000单位/mL。 资料: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利用太空资源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自1987年以来,中国利用自己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和神舟号飞船进行了11次航天育种搭载试验,试验品种达1200多种。   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太空环境条件很复杂,与地球表面主要差异是微重力(10-3克~10-6克)、宇宙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