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要点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材化11-2 制作:赵雯雯 碳纤维(carbon fiber)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抗化学腐蚀、耐辐射、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此外,还具有纤维的柔曲性和可编性。碳纤维既可用作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因此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 目录 一、碳纤维 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三、碳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 四、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应用 五、总结 一、碳纤维 1.碳纤维的结构 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材料,由有机纤维原丝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碳化形成,且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性能纤维材料。 用x-射线、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真实的碳纤维结构并不是理想的石墨点阵结构,而是属于乱层石墨结构,如图1-1。 图1-1 碳纤维示意图 构成此结构的基元是六角形碳原子的层晶格,由层晶格组成层平面。在层平面内的碳原子以强的共价键相连,其键长为0.142 1 nm;在层平面之间则由弱的范德华力相连,层间距在0.336~0.344nm之间;层与层之间碳原子没有规则的固定位置,因而层片边缘参差不齐。 处于石墨层片边缘的碳原子和层面内部结构完整的基础碳原子不同。层面内部的基础碳原子所受的引力是对称的,键能高,反应活性低;处于表面边缘处的碳原子受力不对称,具有不成对电子,活性比较高。 2.碳纤维主要具备以下特性: (1) 密度小、质量轻,碳纤维的密度为1.5-2g/cm3,相当于钢密度的1/4、铝合金密度的1/2; (2) 强度、弹性模量高,其强度比钢大4-5倍,弹性回复为100%; (3)热膨胀系数小, 导热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耐骤冷、急热,即使从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突然降到常温也不会炸裂; 2.碳纤维主要具备以下特性: (4)摩擦系数小,并具有润滑性; (5)导电性好, 25℃时高模量碳纤维的比电阻为775Ω·cm,高强度碳纤维则为1500Ω·cm; (6)耐高温和低温性好,耐酸性好,对酸呈惰性,能耐浓盐酸、磷酸、硫酸等侵蚀。 3.分类 碳纤维根据原料不同,可以分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黏胶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三种。 4.工艺流程    碳纤维主要经过原料的聚合,纺丝,预氧化,炭化和石墨化之后即可制得。聚丙烯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和本体聚合,通过湿法纺丝或者是干喷湿纺法纺丝制得原丝。黏胶基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流程具体如图1-2所示。 图 1-2 生产黏胶基碳纤维的工艺流程示意 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1.结构与性能   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织物增强碳或石墨化的树脂(包括沥青)碳以及化学气相沉积碳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简称碳-碳复合材料。它以碳纤维或碳纤维织物为增强体,以碳或石墨化的树脂作为基体。       1.结构与性能    复合以后的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的强度好,高温形态稳定,升华温度高,烧蚀凹陷性,平行于增强方向具有高强度和高刚性,能抗裂纹传播,可减震,抗辐射。 碳复合材料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热烧蚀性能三个方面。    (1)密度低(1.7g/cm3左右)在承受高温的结构中,它是最轻的材料;高温的强度好,在2200℃时可保留室温强度;有较高的断裂韧性,抗疲劳性和抗蠕变性;而且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高于一般的碳素材料,纤维取向明显影响材料的强度。 (2)热膨胀系数小,比热容高,能储存大量的热能,导热率低,抗热冲击和热摩擦的性能优异。      (3)耐热烧蚀的性能好,热烧蚀性能是在热流作用下,由于热化学和机械过程中引起的固体材料表面损失的现象,通过表层材料的烧蚀带走大量的热量,可阻止热流入材料内部,C-C材料是一种升华-辐射型材料。   2.加工方法及工艺研究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直是被区分为长(连续)纤维和短纤维来加工的,从典型的300~400米到几个毫米分为不同的品级。从短纤维混料注射加工到层压成型,从预浸料处理到模塑法加工,力求为这种性能优良的材料寻找到最佳的加工方法。主要有手糊成型工艺、树脂传递模塑 RTM、喷射成型工艺、注射成型、纤维缠绕成型和拉挤成型等。    2.加工方法及工艺研究 我们最熟悉的首选手糊成型工艺。手糊工艺的最大特色是以手工操作为主,适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且不受制品尺寸和形状的限制。但这种方法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且劳动强度大; 制品质量不易控制,性能稳定性差,制品强度较其他方法低。如图2-1所示: 图2-1 手糊工艺图 三、碳纤维增强

文档评论(0)

高考学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