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座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docVIP

尾座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 北 大 学 信 息 商 务 学 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杜志超 学 号:13 系 名: 机械工程系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设 计 题 目: 尾座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 设计 指导教师: 庞俊忠 2016年 3月 21 日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一、设计(或研究)的依据、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飞跃发展,我国的机械行业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材料、结构、工艺是产品设计的物质技术基础,一方面,技术制约着设计;另一方面,技术也推动着设计。从设计美学的观点看,技术不仅仅是物质基础还具有其本身的“功能”作用,只要善于应用材料的特性,予以相应的结构形式和适当的加工工艺,就能够创造出实用美观经济的产品,即在产品中发挥技术潜在的“功能”。 技术是产品形态发展的先导,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必然给产品带来新的结构,新的形态和新的造型风格。材料加工工艺结构产品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某个环节的变革,便会引起整个机体的变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产品的品种和生产率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使多品种中小批生产作为机械生产的主流,为了适应机械生产的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对机床夹具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在现代机械设计方面起步较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于1983年5月才召开了“第一次机械设计方法学讨论会”但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的中国可以自豪地称为“世界的工厂”,“MADE IN CHINA”已经是世界闻名。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目前的整体机械设计水平还是有待于提高的,下面讨论我国现阶段使用较多的几种设计方式。 研究协会的统计表明,目前中、小批多品种生产的工件品种已占工件种类总数的85%左右。现代生产要求企业所制造的产品品种经常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竞争。然而,一般企业都仍习惯于大量采用传统的专用夹具,一般在具有中等生产能力的工厂,里约拥有数千甚至近万套专用夹具;另一方面,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每隔34年就要更新5080%左右专用夹具,而夹具的实际磨损量仅为102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FMS)等新加工技术的应用,对机床夹具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 能迅速而方便地装备新产品的投产,以缩短生产准备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能装夹一组具有相似性特征的工件; 能适用于精密加工的高精度机床夹具; 能适用于各种现代化制造技术的新型机床夹具; 采用以液压站等为动力源的高效夹紧装置,以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 常智勇,杨建新,赵杰等.基于自适应蚁群算法的工艺路线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2,48(9):163-169. [2] 郑永前,王阳. 基于遗传算法的加工工艺决策与排序优化[J].中国机械工程,2012,23(1):59-65. [3] 王先逵.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PELLEGRINELLI S7VALENTE A7TOSATTI L M. An integrated setup planning and pallet configuration approach for highly automated production systems with energy modelling of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J]. Procedia CIRP7 2012,(3): 49-54. [5] 沈南燕,李静,方明伦等.非圆磨削中曲轴角向定位方法及其误差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2014,50(9):193-200. [6] 沈南燕.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智能加工工艺及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1. [7] 颜建军,郑建荣,张海鹰.大型船用曲轴弯锻成型过程仿真和组织模拟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9):2024-2028. [8]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张成新,高峰,李艳等.基于分段拟合的机床大尺寸工作台热误差补偿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5,51(3):146-152. [10]李国超,孙杰.整体式立铣刀刃磨仿真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15,51(9):165-175. 刘建琴,刘蒙蒙,郭伟.硬岩掘进机盘型滚刀回转破岩仿真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9): 199-205. 曾达幸,胡志涛,侯雨雷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