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舌诊-望舌苔.ppt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滑苔 黄瓣苔 焦黄苔 黄腻苔 (3)灰黑苔 【舌象特征】 苔色浅黑,称为灰苔;苔色深灰,称为黑苔。 灰黑苔的分布,在人字界沟附近苔黑较深,越近舌尖,灰黑色渐浅。灰黑苔多。 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多在疾病持续一定时日、发展到相当程度后才出现。 【临床意义】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等。 灰黑苔 【机理分析】 灰黑苔可见于热性病中,亦可见于寒湿病中,但无论寒热均属重证,黑色越深,病情越重。 苔质的润燥是辨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 寒湿病灰黑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成,灰黑湿润多津; 热性病中出现的多由黄苔转变而成,灰黑干燥无津液。 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热极津枯 霉酱苔:多由胃肠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也见于湿热夹痰的病证。 舌象的动态分析 谢谢! * (5)真、假苔: 察舌苔的真假,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真苔或有根苔: 【特征】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留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象从舌面上长出来的一样。 【临床意义】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有胃气,实、热) 见于病之初期、中期(见真苔且厚),提示病较深重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或胃气来复的顺证。 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或胃气来复的顺证。 真苔 假苔或无根苔: 【特征】 舌苔不紧贴舌面,不象舌所自生而象涂于舌面,容易刮脱,刮后没有苔垢,舌质光洁。 【临床意义】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虚、寒); 见于新病为邪浊渐聚,提示病情较轻。 见于久病为胃气匮乏,不能上潮;提示病情危重,逆证。 假苔 (6)偏全苔:偏苔与剥苔相鉴别: 【舌象特征】 偏全舌是根据舌苔在舌面上分布情况来命名的,若舌苔遍布舌面——全苔舌苔仅布于前、后、左、右之某一局部——偏苔。 【临床意义】 病中出现全苔——提示邪气散漫——多为痰湿阻滞之征。 舌苔偏于某处——提示舌所分候的脏腑有邪气停聚。 偏于舌根部 舌苔偏于左 二、苔色 苔色的变化主要有: 白苔 黄苔 黑苔 临床可单独出现,亦可相兼出现。 (1)白苔 【舌象特征】 舌面上所附着的苔垢呈现白色。 薄白苔 厚白苔 【临床意义】 可为正常舌苔。 病中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亦可见于热证。 薄白苔 厚白苔 【机理分析】 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为表证初起,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苔薄臼而干,多由外感风热所致。 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痛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提示燥热伤津,阴液亏损。 (二)黄苔 【舌象特征】舌苔呈现黄色。 淡黄:称微黄苔,苔呈浅黄色,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 深黄:又称正黄苔,苔色黄而深厚; 焦黄:又称老黄苔,是正黄色中夹有灰黑色苔。 黄苔还有厚薄、润燥、腻等苔质变化,黄苔多分布于舌中。亦可布满全舌。黄苔多与红络舌同时出现。 【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证。 淡黄苔 深黄苔 焦黄苔 【机理分析】:邪热熏灼于舌,故苔呈黄色。 苔色愈黄,说明热邪愈甚: 薄黄苔提示热势轻浅 黄滑苔:多为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所致。 黄糙苔、黄瓣苔、焦黄苔: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黄腻苔: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为食积化腐。 根据黄苔出现部位辨别病位。 动态转化:舌苔由自转黄,或呈黄白相兼,为外感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阶段。 见于以下两类: 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无--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 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 糙苔形成机理:由燥苔发展而来, 【舌苔润、燥动态转化】 润转燥:热重津伤津液输布不畅。 燥转润:热退津复,饮邪始化(体内病理水饮开始转化为正常津液) (3)腻、腐苔: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周边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都厚,揩之易去。 【腻苔形成机理及主病】 湿浊内遏阳气,湿浊痰饮停聚舌面, 主:湿浊、痰饮、食积等 【腐苔形成机理】 多因阳热有余 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多见于湿邪上泛(食积、痰浊等实证) 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之苔不能与胃气相通,渐渐脱离舌体,浮于舌面而成(属于无根苔)——多见于胃气衰败(主虚证) 了解: 1.脓腐苔:舌上黏厚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