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VIP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 第二十五课 诗词曲五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新课导入 零丁本义孤独、孑孓,做为失败者的文天祥在过这零丁洋之时难免心情抑郁愤懑,但我们在他的诗歌中找不到落魄者的哀鸣,失意中的悲叹,相反的我们看到的是,坚强者的斩钉截铁的信念。 一、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 2.介绍写作背景 ?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二、整体感知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6.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3.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光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的看法呢? 【交流点拨】可以去掉,因为与中心相距甚远;不必去掉,因为这是汪曾祺散文自由闲适的特色。 三、介绍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四、整体感知 1.上片:?  ⑴ 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变化??  ⑶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⑴ 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⑵ 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和困惑心态──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 ⑶ 积极乐观、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2.下片:?  ⑴ 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⑴ 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⑵ 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五、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2.介绍写作背景 ?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