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創意文化產業經營與行銷教學資源中心之芻議.ppt
文化創意產業經營人才培育芻議 2002.03.27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大 綱 成立背景 文化創意產業定位 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特性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階段 文化創意產業化的教育理念與體系 推動方式 工作團隊與組織 養成教育 目標 培育創意文化產業之創意人才以及相關之專業支援人才 設立創意文化產業經營研究所 提供政府政策規劃諮詢 協助政府推動和執行政策 培育創意文化產業政策與經營管理人才 協助文化創意人才取得商品化、產業化的知識 宣示政府重點發展創意文化產業政策 作為國際交流的窗口 在職教育 目標 培育創意文化產業之創意人才以及相關之專業支援人才 開設創意文化產業經營學程(EMBA) 培育文化產業專門人才並提供在職訓練 開設創意文化產業經營學分班 促進國際交流提昇專業水準 採取三明治訓練法(如政大科管所執行之跨領域科技人才培訓方案) 通識教育 目標 讓國民皆具備基本的文化欣賞素養,以培育創意文化產業的未來消費者 設置文化教育創新獎助計畫 鼓勵成功推廣文化創意教育創新的各級教育機構 協助提供相關通識教育所需的軟硬體 推廣教育 目標 培養創意文化產業的立即消費者,以擴大產業的市場規模 建置網路教學平台,提供數位學習的機會 協助各地方圖書館購置相關文化商品,例如圖書、影音光碟等,以提高其可及性 培育文化創意產業經營與行銷專業師資 目標:培育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師資 策略: 延攬先進國家專業人才舉行工作坊 遴選具潛力之國內相關產業從業人員進行海外培訓 補助相關產業從業人員國內進修 補助相關教育人員國外研修 舉辦創意文化產業創業競賽 激發創意來源 提供創意與經營管理專業相互激盪的機會 (例如:TIC100) * 政大商學院 * 背景說明 廉價的勞力、有效率的製程與優待外資的投資環境是極易模仿且無法持久的競爭優勢唯有植基於豐富文化內涵的經濟體系,並深化以創意為核心能力才能創造獨特且長久的競爭優勢 文化內容密集的產業將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台灣做為中華文化傳承的基地,最有機會與能力進行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 文化創意產業定位 通過文化產品的創造和傳播,把先進文化轉化為先進生產力 文化創意產業本身也是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文化創意產業的充分發展,可以優化國家產業結構,有利於繁榮經濟,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有利於全面實現社會進步。 文化創意產業是以智財產業為核心的提供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的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特性 文化創意產業產品的生產者,必須是文化人力資本的擁有者,勞動者必須是具有創作才能的個人。生產文化產品中勞動的支付,完全是腦力的支付。 文化創意產業的生產極具創造性和個性。文化產品的產生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研究和發明的過程。 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創造的是無形資產,積累的是品牌效應。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階段 原創階段 商品化階段 產業化階段 全球化階段 文化創意產業化的教育理念 提昇文化創意專業人才之卓越性 建立有利於刺激文化消費的市場環境,培養消費者良好的文化品味 建立有利於文化消費的市場拉動機制 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和激發文化原創精神 造就大批欣賞創意、加值創意之創意產業專門人才,尤其是商品化、產業化、營運管理等技能的培養 課程重點 創意激發 創意行銷 創意經營(財務、營運、交易) 智財管理(品牌、著作) 文化創意產業之教育體系 大眾 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 正規教育 非正規教育 通識教育 推廣教育 在職教育 養成教育 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培養現況 集中在文化創意人才的養成 ,以藝術專業校系為主要機構 缺乏文化商品化、產業化、全球化、及營運管理和行銷等技能之專業人才培養 由於升學壓力,文化基礎教育並未受到家長及學校重視 以往採取的教育方式較偏向菁英式教育,而未能培養對藝術文化的興趣 配合方案 培育文化創意經營與行銷專業師資 舉辦文化創意產業創業競賽 建置網路資源平台 學術出版 國際交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