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心理辅导内容ppt.ppt

  1. 1、本文档共1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心理辅导内容ppt.ppt

第三章 心理辅导内容 第一节 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一、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一)幼稚性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二)超限性 1、过度敏感 2、过度独立 3、过分自尊 4、过分自责 5、过分的自我表现 6、过分的自我掩饰 7、强烈的无能体验 二、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问题所占比例在各类问题之首,随着升学考试的临近,初三、高三学生的此类总是特别突出。据统计学习问题占所有问题的40%。可见学习带给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学生遇到的最突出的心理困惑。 以一般学校、成绩差的学生为主,但重点学校成绩好的学生身上也存在。 中学生厌学比例分布 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他们视学习为最大的痛苦,抄袭他人的作业,成绩较低,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缺乏学习勇气和毅力,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偷偷看其它书或玩;打瞌睡;逃学、旷课,到处游玩。理承受能力差。 ⑴学生本身 ⑵家长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⑶老师教学效果差 ⑷课业负担过重 。作业多、学习时间长;难度大 ⑸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干扰 ⑴培养兴趣 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⑶培养学习动机 ⑷养成良好习惯 ⑸减轻负担,培养责任感 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现象。 ⑴学习负担过重 ⑵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⑶缺乏学习兴趣 ⑷脑营养不足 ⑸睡眠时间过短 ⑴确立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 ⑵科学用脑 ①合理安排时间 ②善于交替学习 ③保证充足的睡眠 ④适当增加营养 ⑤加强体育锻炼 ⑶优化学习的自然环境 ⑷掌握一些精神松弛方法 ①单侧体操法 由于人脑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显著不同,考生在学习时,一般左半球的生理负荷要比右半球重。科学研究证明,单侧半侧的体操锻炼可以消除对侧半球的疲劳。具体方法: A站立并目视前方,右手紧握拳,右腕用力,屈臂,慢慢上举到最大限度,还原,重复8次。 B右腿伸直上举,然后倒向右侧,但不能挨地,还原重复8次。 C右臂向右侧平举后再上举,头不能动,然后左臂上举,平举还原,重复8次。 D翘起脚尖,象俯卧撑那样用腕和脚尖支撑重复8次。 ②疲劳防治操 A 着时做些挺胸直背的动作,同时用手臂绕圈。 B 身体后屈,伸腿、臂,伸直用力摆几次。 C 慢慢的做几次头绕圈的动作,然后轻轻按摩 颈肌、肩胛肌。 D 深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 E 两手臂下垂,做几次手的动作,松紧手指, 两手腕放松抖动。F 离开座位,走动走动。 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 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 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 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 心理状态。 ⑴个体的自身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 ①人格特征; ②认知评价能力 ③知识准备;④应试技能 ⑵外部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 ⑴自信心训练——尝试与回忆成功经验 ⑵认知矫正程序 ⑶自我教导训练 ⑷放松训练 ⑸系统脱敏法 ⑹考试心理操 ⑵认知矫正程序 ①检查自己的担忧。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关于考试的担忧,并按程度加以排列。 ②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分析自己所担忧的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从而找出认知错误。 ③与担忧质辩。要求学生针对担忧的不合理处,用事实、常理予以驳斥。 ④作出合理的反应。 考试焦虑者常见的不合理认知 无事实根据的推论 以偏概全 糟糕至极 夸大和缩小 情绪推理 ⑶自我教导训练 这是D.Meichenbaum设计的具有认知重建模式特征的训练方案,其实质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内在对话方式而改变其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 自我观察,说出与写出与考试有关的负向内在对话。 寻找积极的内在对话。 学习新的技巧,在情境中练习新的内在对话。 成功者与失败者在考试中的自我调控历程 ⑸系统脱敏法 列出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 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成“焦虑等级”。 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如意念放松、肌肉放松。 按照焦虑等级,在大脑想象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 考试焦虑情境 1.明天就要考试了,我还有很多书没有看。 2.我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3.我收到了试卷。 4.我有几道题都不会做。 5.别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