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傅柯與傅柯之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期傅柯與傅柯之後.doc

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 主體問題與自我技術 總計畫緣起 當代藝術的發展,雖在近年方興未艾,但在理論的探索及建構層面,始終是侷限於個人研究者的點滴基累之間。當代藝術延續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自80年代以來,具有不再以西方藝術為主流、藝術不再侷限於藝術本身理論及發展形式,朝向跨界域發展的方向。不僅藝術觀念、媒介、手法,擴展至社會生活的各領域,同時與其他人文、自然學科相互對話及滲透,因而已經擴展出泛文化領域的新藝術史觀。 藉由傅柯對於古希臘自我修養的研究,重新回顧古典藝術中自我面對的主體狀態,如何在當代以一種新的主體起點體現,當代藝術中的主體所面臨的自我對話和自我技藝課題為何?將是本展覽及此跨領域座談會所關切的核心議題。 跨領域對話─哲學研究緣起說明 1、當代法國思潮在臺灣 當代法國思潮對人文學科的鉅大影響無疑是有目共睹的。時至今日,不僅在哲學領域,文學理論、語言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精神分析、美學、電影論述、戲劇理論…無一不受到由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吉勒?德勒茲(Gilles Deleuze)、賈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尚-馮斯瓦?李歐塔(Jean-Fran?ois Lyotard)2、傅柯在臺灣 柯相關,但這些論文之後並沒有被整理成書。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在2001年4月20日舉辦了「現代與後現代」研討會(黃瑞祺研究員策劃),其中黃瑞祺和何乏筆發表了〈自我修養與自我創造:晚年傅柯的主體/自我觀〉,因而展開了臺灣有關晚期傅柯的研究(可參閲,黃瑞祺主編,《後學新論:後現代/後結構/後殖民》,臺北市:左岸文化,2003)。到了2003年12月,中央研究院歐美所黃瑞祺研究員於歐美所策劃了「傅柯思想研討會」,共包含十二篇論文,論文集《再見傅柯》已在2005年3月出版。此外,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何乏筆9月推展台灣傅柯研究的哲學面貌,並深化晚期傅柯的討論,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在2005年三月六月舉辦了四場「生命技藝或主體詮釋︰傅柯《主體詮釋學》研讀會」(可參閲一下網站:.tw/Foucault-Circle/)研讀會2006年2月何乏筆策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辦「晚期傅柯與傅柯之後︰跨文化」的研討會,法國學者Stéphane FeuillasFrédéric Gros、Romain Graziani及蔡錚雲、林志明、黃建宏、黃瑞祺、楊凱麟、龔卓軍等多位臺灣學者。                                                                   、傅柯的主體論述 毫無疑問地,傅柯所遺留下來的著作已被公認為廿世紀哲學的重要經典,傅柯研究因此也已成為國際人文學界快速發展的領域。然而,就傅柯思想的三大軸線(即知識、權力、主體)而言,第三領域算是較被忽略的研究對象。此一情況的原因可分為幾種層次。其中最簡單也是最實際的原因是:晚期傅柯關於主體的研究缺乏足夠的研究資料。因為傅柯在1976年所出版的《性史》第一卷(《知識的意志》),到了《性史》第二、三卷(《快感的使用》及《關注自我》)在1984年的出版,此八年期間並沒有任何專著。不過幾年來,傅柯在法蘭西學院課程的文字紀錄陸續出版,而開始能彌補傅柯研究的這一缺陷。 從法蘭西學院課程的發展來看,連接權力研究與主體問題、並且貫穿生命政治與生存美學的關鍵,則是傅柯所謂的「治理」(gouvernement)及「治理性」(gouvernementalité)概念。在《必須保衛社會》(1975/76年課程),傅柯透過「主權」的研究而產生由權力到治理的過渡。自法蘭西學院關於《安全、領土、人口》(1977/78年課程)始,治理的概念逐漸取代權力的概念,而成為傅柯思想的核心所在。不過,到了《生命體的治理》(Du gouvernement des vivants;1979/80年課程),「自我治理」的概念,即真理、主體性及種種自我實踐和自我技術的關係才完整呈現。透過「生命的治理」此一觀念的發展,傅柯則由「治理的藝術」而將生命政治與生命技藝連接起來。就傅柯自我修養論述的研究而言,法蘭西學院課程所代表的一個重要訊息在於︰所謂的傅柯「晚期思想」,並不是在一九八○年代以斷裂的方式出現,反而是經過幾年的摸索過程而逐漸形成。在《生命政治的誕生》(1978/79年課程),傅柯已明確從政治社會領域的研究轉到基督教的自我技術,而在《生活者的治理》中,透過基督教開始深入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古典研究。因此,《主體性與真理》(1980/81年課程)及《主體詮釋學》(1981/82年課程)所顯示的朝向主體性的研究轉折,奠基在相當深厚的準備工作之上。而且法蘭西學院課程最後兩年的內容圍繞著《治理自我與治理他人》的主題。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