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唤醒与运动操作 ;第一节 倒U型假说与运动成绩 ;(一)?? 对倒U假说的解释
1.?人处于较低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
2.?人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高;
3.?人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
;(二)支持倒U假说的证据
1.关于焦虑水平与应激水平的验证:(实验室试验)
(1) 中等特质焦虑水平的被试运动表现显著优于低和高特质焦虑的被试。
(2)?中等应激水平情况下的被试运动表现优于低和高应激水平情况下的被试。
(3)?高特质焦虑水平的被试在低应激水平情况下表现最好。
(4)?低特质焦虑水平的被试在高应激水平情况下表现最好。;2.关于危急情境下运动员的表现的研究:(现场试验)
(1)情境危急程度适中时,运动员的操作成绩表现优于情境危急高或低时。
(2)在适中的唤醒条件下,运动员的表现最佳,稍低或稍高唤醒条件下,表现一般,非常低或非常高唤醒条件下,表现最差。 ; (三)唤醒水平与任务难度的关系:
不同体育项目的最佳唤醒水平参考点
;1.?高唤醒水平是耐力、力量和速度性运动项目取得佳绩之所需;
2.?高唤醒水平会对复杂运动技能活动、精细肌肉活动、要求协调性、稳定性以及一般注意力的运动活动产生干扰;
3.?对于所有运动任务而言,稍高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比平均水平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更适合。;二、注意在倒U关系中的作用;(二)唤醒水平与注意范围的关系
―――――――――――― ――无关信息
++++++++++++ ++有关信息
?
++++++++++++ ++ ++
―――――――――――― ―― ――
;1.激活水平很低,敏感性很低,大量信息,不管是有关的还是无关的,都被注意。
2.激活水平提高,敏感性提高,无关信息被过滤掉,集中注意于有关信息。
3 .激活水平过高,敏感性过高,使注意范围变得过窄,许多有关信息也被忽略。 ;思考题;第二节 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 关系的其他理论;1.唤醒于运动成绩之间是线性关系。
2.操作成绩=内驱力状态×习惯强度。
3.内驱力状态——生理唤醒;习惯强度——完成专门技能任务时正确反映于错误反应的等级序列。
4.适用于需要高度体能、努力和坚持性的体育活动。 ;二、最佳功能区理论
;第三节 唤醒水平与情绪体验的关系;逆转理论
1.当我们考虑到主观体验到的唤醒和兴奋状态时,会出现一种X关系。
2.极高或极低的唤醒都可能同积极的情绪体验相联系。
3 .不能体验到兴奋的高唤醒,事实上可能是很令人紧张的。 ;二、可变性动机的概念
1.可变性动机状态:是一种假设的交替性状态,在这些状态下,一个人可以在一段时间体验不同的动机。
2.双稳定性:目标定向——非目标定向。 ;三、体育运动中动机逆转的三种动因:
1.偶然事件
2.需要的满足
3.饱和效应
;四、情绪体验中的其他状态
1、意识异化状态:在操作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在很有限的刺激领域,可以从容地满足活动的要求,常常暂时忘却了自我,从而体验到的一种特殊的愉快感受。
2、流畅自如的体验是非目标定向的一种特殊形式。 ;五、降低唤醒水平——进行调节的其他可能性;1.?降低令人不快的高唤醒水平
(如渐进放松);
2.?对令人不快的高唤醒水平重新进行解释
(可变性动机逆转);
3.提高令人不快的低唤醒水平
(如新型的生物反馈技术);
4.对令人不快的低唤醒水平重新进行解释
(可变性动机逆转)。 ;第四节 心理状态对比赛的影响;一、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调节;一、赛前状态
1.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2.赛前淡漠状态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4.战斗准备状态 ;二、赛中状态
1.运动情绪的兴奋与振奋状态
2.运动情绪的陶醉于悔恨状态
3.运动情绪的竞争状态
;三、赛后状态
1.胜利时的心理状态
(1)增力情绪状态:
荣誉感、自豪感——加强训练
(2)减力情绪状态:
骄傲自满、盲目自信——懈怠
;2.失败时的心理状态
(1)增力情绪状态:
总结经验、克服缺点——加强训练
(2)减力情绪状态:
自暴自弃、意志沮丧——退出训练
;四、心理训练
(一)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指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发挥。 ;(二)心理训练注意的要领
1.预防为主并调控在先
2.长期坚持且系统训练
3.积极主动和自觉配合
4.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5.用量化指标评定训练效果;(三)心理训练的方法;目标设置训练
一、目标设置中需要善加处理的关系
1.长期的目标与短期的目标
2.具体的目标与模糊的目标
3.现实的目标与不现实的目标
4.他人比较目标和自我比较目标 ;二、目标设置重要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