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陈少华 博士
单位:广州大学心理系
联系:csh-psy@21;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一、人格探索的历程;人格奥秘的探索历程
占星术:认为一个人出生时行星所处的位置会影响他的性格及其未来的命运。
面相学:“面相乃心灵的图像”(附录五)。
颅相学:高度发达的大脑器官会挤压头骨并产生突起,通过测量与各个器官有关突起的大小即可判断一个人的特点。
体液说:体内粘液过多的人冷静镇定,黄胆汁过多的人性情急躁,黑胆汁过多的人沉湎于忧郁,血液过旺的人乐观自信。 ;人格奥秘的科学探索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之路。
华生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与强化理论。
奥尔波特和奥德伯特的词汇假设与特质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人本主义理论。;二、人格的界定;中国学者论人格
“人格”、“品格”、“性格”、“人性”(附录三)、“个性”
陈仲庚(1986):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
郑雪(200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2002):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我们的结论
人格并非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
人格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组织。
人格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具有独特性。
德莱加博士认为,“人格是个体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Derlega,1999)。;三、人格的理论解释;思考与讨论:
关于人格的个体差异或稳定的行为模式的来源,你持何种观点或更赞成(反对)哪种观点?
如何用上述不同的观点或主张解释人类的攻击行为(或抑郁表现)?
人格理论中的两难选择:
遗传还是环境?
稳定还是变化?
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意识还是无意识?
自由还是被决定?;人格心理学家面临的问题
行为的目的
无意识机制
早期经验的重要???
人格信息的来源
个性与共性
人格的整合;四、人格的研究方法;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定义:对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进行深层考察。
适用对象: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优点:
许多重要概念不易用实验检验(如无意识);
适合考察一些罕见的个案(如多重人格);
考察的对象在所考察的维度上与正常人没有本质差异时(如裂脑人);
适用于心理治疗过程。
缺点:
结论难以推广;
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缺乏客观性,研究者难免会做主观判断。;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research)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适用对象:特质理论和生物学流派。
优点:
易操作,省时间;
比较客观,生态效度高;
可以研究法律或伦理上无法操纵的变量间的关系;
对一些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的变量无需用实验考察。
缺点:相关研究无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关的两组变量有时很可能是一种共变关系。研究中涉及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
定义:在控制条件下系统地操纵变量的变化,以考察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以及混合设计 (附录四)。
适用对象:行为主义与学习论、认知理论。
特点: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
缺点:
实验情境下人格研究的内容非常有限;
研究的推广性与生态效度问题;
不能把握众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格因素;
难以彻底排除实验对象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对实验过程的污染。;研究方法的比较(如右表)
多种研究方法并用举例
电视暴力片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人格特征与心脏疾病关系的研究
关于“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研究;五、人格的研究历史;人格心理学大事年表
1883年,高尔顿发表了《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此书标志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心理测量运动的开始。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用“谈话疗法”合作治疗安娜·欧的个案,并发表《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由此逐渐确立了精神分析在精神病学领域的地位。
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第一本科学解梦的著作——《释梦》。
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创立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用整体的观点研究心理现象。
1913年,华生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一文,由此标志行为主义产生。
1921年,奥尔波特在文章中首次对“人格与性格”做了区分,提倡用“人格”而不是用“性格”一词,而在此之前,“人格”主要用于变态心理学领域。
1922~1923年,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pdf VIP
- 三年(2023-2025)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动词和动词短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VIP
- 木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结肠癌患者护理查房教育PPT课件.pptx
- 十年(2016-2025)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动词和动词短语(全国通用).docx VIP
- 办公楼装修改造工程施工方案.doc VIP
-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题库及答案【历年真题】.docx VIP
- 安徽大学《数据结构》历年研究生考试(1).pdf VIP
- 十年(2016-2025)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定语从句(全国通用).docx VIP
- 乘用车空气悬架用电磁分配阀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