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渴
主讲人:应村卫生院
翁云飞
学习目标
掌握消渴的定义、辩证分型
熟悉消渴的诊断要点、治法及方药
熟悉消渴与口渴、瘿病的鉴别诊断
掌握消渴的辨证施护
概述
定义
消渴是因五脏禀赋脆弱,情志失调和饮食不节等诱因导致的脏腑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津液输布失常的一种疾病,临床以口渴多饮,多食而瘦,尿多而甜为典型症状。
历史源流
殷商时代 ----甲骨文记载“尿病”
《五十二病方》----消渴病症状
《素问·奇病论》----消渴之名
《金匮要略》----首创消渴病治疗方药:肾气丸
《古今录验方》----最早有关消渴病人小便发甜
《证治准绳》---- “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
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 三焦分证辨治
燥热怫郁之说
寒凉养肾
张从正 --- 宜低盐饮食
李杲 --- 强调脾胃发病中的作用
强调养血活血以润燥
朱丹溪 ---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消渴病产生
的内因,“相火妄动”为消渴病的发病
诱因,“去欲生静”是预防消渴病和促
进消渴病康复的重要手段。
病因病机
禀赋不足
饮食失节
情志失调
劳欲过度
脾胃运化失职
肝气郁结化火
肾精亏虚
肺燥胃热俱现
阴津亏虚,燥热炽盛
诱因
禀赋不足
饮食失节
情志失调
劳欲过度
触发
口渴多饮
多食而瘦
尿多而甜
病机归纳
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阴津亏虚,燥热炽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长期发展可变生多证
肺痨
痈疽
疥疮
水肿
雀目
耳聋
中风
危症
诊断要点
典型症状: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有尿有甜味。
年龄相关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口渴症
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
瘿病
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
辨证分型
上消
燥热伤肺
中消
胃热炽盛
下消
1.肾阴亏虚
2.阴阳两虚
烦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红数。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失眠 心烦,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小便频数,甚至饮一溲二,混浊如膏,面色黧黑,耳轮干焦,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阳痿早泄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
治法:温阳滋阴,补肾固摄
方药:金匮肾气丸
治法:滋阴固肾,润燥止渴
方药:六位地黄丸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
辨证要点
辨病位
肺燥 胃热 肾虚
上消 中消 下消
多饮 多食 多尿
辨标本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辨本症与并发症
1.基本临床症状
口渴多饮、多食易饥、消瘦、尿频量多或伴尿有甜味
2.并发症
痈疽、眼疾、心脑病症等。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辨证施护
护理要点
1.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
3.饮食调护
4.中药汤剂
5.情志护理
6.健康教育
辨证施护
1.燥热伤肺
(1)饮食宜清热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苦瓜、菠菜、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