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学
中国传媒大学精品课程
第九讲
传播效果研究
一、什么是传播效果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
(一)它指的是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二)不管传播者有没有传播意图,他们所从事的传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受到了传播活动的影响,在什么方向、多大程度上加强或改变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枪弹论
适度效果论
有限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
(1)枪弹论
(子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
20世纪40年代之前:
枪弹论的观念认为,受众成员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很容易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代表性研究:宣传研究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就广义而言,宣传是通过操纵表述以期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这些表述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
一般而言,只有当行为对信源而不是对接收者有益的时候,才被称为宣传。
宣传的四个目标:
1、激起对敌人的仇恨
2、与盟军保持友好关系
3、与中立者保持友好关系,并尽可能达成合作
4、瓦解敌人的斗志
李和李:《宣传的完美艺术》
1、辱骂法 ——“恐怖主义”、“流氓国家”
给某思想或某事物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使我们不经过检查就拒绝和谴责它。
2、光辉泛化法 ——“新政”
把某事物和好字眼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不经证实就接受或赞同它。
3、转移法 ——名人广告(1)
将某种令人尊敬的事物的权威、影响力、声望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使后者更容易被接受。
4、证词法 ——名人广告(2)
通过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评论某种观念、规划、产品或人,影响公众的态度。
5、平民百姓法 ——克林顿“只是普通人”
讲话者称自己及其观念是“人民的”或“普通老百姓的”以受到更广泛的信任。
6、洗牌作弊法 ——东京湾事件
选择使用事实或谎言、例证或不相关的材料、合理或不合理的陈述,对某种观念、规划、人或产品作尽可能好或尽可能坏的说明。
7、乐队花车法 ——广告:“今年流行× ×”
宣传者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做”,号召人们跟所属群体中其他人一样接受他的计划。
宣传技巧的用途:
用于政治宣传和战争宣传;
用于广告和公共关系;
对广大社会公众来说,了解宣传技巧可以做一个清醒的信息接收者。
枪弹论的缺陷:
1、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
2、忽略接收者的个人差异,一个大众传播的内容不可能对所有人都产生同样的效果。
(2)有限效果论
(强化效果论,最小效果论,无效果论)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大众传播对于受众没有设想中那么威力无穷,传播者的意图经过中介因素才起作用,最后的效果往往不是态度的转变而是态度的强化。
代表性研究
1、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服研究
1942—1945,霍夫兰研究军事纪录片对士兵的劝服效果
纪录片《不列颠之战》的宣传效果
(1)提供关于战争情况的基本信息
(2)使士兵形成相应态度
(3)激发士气,号召作战
劝服效果理论
①一面说与两面说
1945年,改变“速胜论”态度的实验
两个组:
A组收听一面说的材料;B组收听两面说的材料
(1)原来态度的不同
(2)教育程度的不同
劝服效果理论
②防疫论
1953年,“苏联能否大量制造原子弹”反宣传实验
两个组:
A组接受一面说材料,然后接受反宣传;
B组接受两面说材料,然后接受反宣传。
防疫论:
两面说材料有助于受众增强对于反宣传的抵抗力。
劝服效果理论
③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休眠效应
1951年,信息来源重要性实验,及其后续实验
“目前,美国是否有能力制造核潜艇?”——“不能。”
两个组:
A组得到的信息来自奥本海默;
B组得到的信息来自苏联的《真理报》。
信息来源本身的可信度,对信息的宣传效果起到了增强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下降,而信息本身的重要性上升。信息的接受者逐渐忘记了信息的来源,而只记得信息本身。这就是“休眠效应”。
劝服效果理论
④诉诸感情与诉诸理智
1953年,“诉诸恐惧进行牙齿保健宣传”的实验
四个组:
A组观看诉诸强烈恐惧的幻灯片;
B组观看诉诸中度恐惧的幻灯片;
C组观看诉诸轻微恐惧的幻灯片;
D组观看有关眼睛的幻灯片,作为对照组。
2、库珀等:漫画“比戈特先生”的研究
1947年
选择性理解会减弱信息的效力。
3、拉扎斯费尔德等:两级传播论
1940年,伊里调查
①来自媒介的信息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通过人际传播传递给受其影响的追随者。这个过程被称为两级传播(两级流动传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