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心理人类学
人类学所感兴趣的心理学问题,正是在不同社会或文化之间人们心理上的差异,以及跨越众多人类社会的相似或相同的心理特征。这些研究构成了人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心理人类学,也叫做文化与人格研究。
弗洛伊德是最早关注文化人类学问题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把从对维也纳中产阶级的观察中获得的俄狄浦斯情结学说推广到全人类。
马林诺斯基通过在西太平洋上的特罗布里恩德群岛多年的生活,发现“俄狄浦斯情结”仅仅适用于父权制社会,但未必通用于像美拉尼西亚社会那样的母权制社会。在那里,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让位于杀舅舅娶姐妹的欲念。
第一节 心理特征的文化差异
二、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肇始于弗洛伊德的关于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的讨论,到了20世纪20一30年代发展成了一场关于文化与人格问题的研究运动,并进而成为国民性科学研究的开端。这场运动的主将就是著名的美国女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持和米德。
1.本尼达克特的文化模式论
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分析了“日神型”、“酒神型”和“妄想型”三种文化模式,它们分别以普韦布洛人、夸扣特人和多布人的性格为代表。韦布洛人信奉的是中庸之道;夸扣特人精力旺盛而又傲慢自负;多布人嫉妒心强、无法无天、反复无常。
2.马格丽特·米德的“来自南海”
《萨摩亚人的成年》、《新几内亚儿童的成长》和《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三部著作被称作“来自南海三部曲”。 萨摩亚姑娘们之所以能够舒缓、平和地渡过青春期,其原因首先在于整个萨摩亚社会充溢着那种普遍的随和性。其次,萨摩亚人只有一种简单的生活模式,他们不会为前途的选择所困扰。甚至在性的方面他们也有着较大的自由。 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的两性特征表明:两性人格特征的许多方面(虽不是全部方面)极少与性别差异本身有关,而是特定社会文化条件的反映。
三、文化濡化
(一)文化濡化及其机构
美国赫斯科维茨将“文化濡化”界定为:“人类个体适应其文化并学会完成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的过程。”
从文化濡化的早期阶段来看,育儿习俗对人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育儿方式的差别与这个社会中的典型人格特征高度相关。杨诺马摩人的侵犯性正是在抚育儿童过程中灌输给他们的一种观念和态度。塞迈人对儿童则以非常微妙的方式来灌输非暴力观念。阿罗人多疑而充满敌意,可以从他们早年的生活经历中找到答案。
文化不仅是正常行为的模型力量,而且对于变态行为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塑造作用。精神障碍或变态行为的判断标准以及表现形式,都是与特定的文化标准或文化模式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在精神障碍或变态行为上同样具有明显的文化烙印。
第二节 文化与精神障碍
本尼迪克特早就指出,行为的变态与否是相对的,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是恰当的和正常的行为,在另一个社会中则有可能被看成是变态的。 利奥德·沃纳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土著部落一个叫兰久拉的人,是一个闻名的杀人者和巫师。但又是一个优秀的猎人、极其卓越的伐木者,有好几个妻子和许多孩子,说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完全正常的。
一、精神障碍的文化相对观
维里尔·埃尔温对印度的索拉族研究发现:索拉人认为自己比印度人卑贱,死后会到达一个迷茫之处,而印度人死后会住在极乐世界之中。于是有的索拉族女孩幻想印度人爱上她并向她求婚,若连续拒绝对方求婚,她就会生病,她的父母因而会安排她和那位不见身影的新郎举行婚礼。这样,这个女孩就变成了巫师。男人也同样会因为与另一个世界的印度女人的结婚而变成巫师。不论是男巫还是女巫,他们都还可以和活着的索拉人结婚生子。但奇怪的是他们另一个世界的配偶也同样生儿育女,据说索拉女人在夜间哺育她们另一个世界的孩子,并且还十分关心他们的成长,还时常煞有介事地讲述关于那些孩子的故事。
1.温地哥(windigo)病。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奥古布瓦和克里等部落中发现的精神病,特征是:患者有吃人肉的冲动及其幻觉。
2.皮布洛克托格(Ptbloktog)病。格陵兰爱斯基摩人(通常是妇女)中经常出现的精神疾病。症状是:开始患者会易于发怒或离群索居,后来会发生破坏性的狂暴冲动。
3.阿莫克(Amok)病。新几内亚等地发现的精神病,患者多是20多岁的青年男子,病症特征是奔跑和上蹿下跳。
二、文化塑造的精神病类型举例
1.精神障碍的社会阶层分布
精神分裂症是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
在社会地位较低的下层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较高,而在社会地位较高的上层社会中,抑郁躁狂症的发病率则相对较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现代家政基础》 项目六 现代家庭安全.pptx
- 高考思想政治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选必3 逻辑与思维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ppt VIP
-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doc VIP
- 2025年中考复习必背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词汇(精校打印) .pdf VIP
- 年产55万吨环氧乙烷乙二醇车间环氧乙烷合成工段工艺设计.doc VIP
- 食堂食材配送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doc
- 临床常用200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docx VIP
- 德力西850W交流角磨机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数学试卷.docx VIP
- 【完整升级版】电力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