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 第13周 “字音”教案.docVIP

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 第13周 “字音”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 第13周 “字音”教案

第13周 “字音”教案 年级 高二 科目 语文 主备教师 日期 课题 一轮复习“字音”(教案+步步高) 课时 4课时 参与人员 1、教学内容: 多音字辨音 2、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识记部分非常见字音,掌握辨识方法 1.词义辨音法 这是多音字语音辨析的最主要的方法。多音字中绝大部分属于音随义转,即读音不同,意思各异。所以根据多音字的意义来区别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是最常用的辨音方法。比如在“屡见不鲜”与“寡廉鲜耻”中的“鲜”,前者意为“新鲜”,读xiān;后者意为“少”,读音则为xiǎn。再如“应声”的“应”有两种读音,主要根据“应声”的意义及语境来区别:表示“随着声音”的意思时,“应”读yìng,如“应声而落”;表示“出声回答”的意思时,“应”则读yīng,如“敲了半天,门里也没人应声”。像“泊”、“ 佣”、“数”、“禁”、“强”、“正”、“参”等多音字的辨析可用这种方法。 2.词性辨音法 多义多音字的辨析多用此法。如“处”,动作义时读chù,例如“处理”、“处方”、“处女”等;名物义时读chǔ,例如“长处”、“出处”、“处长”等。“粘”形容词性时读nián,如“粘性”、“粘液”等;动词性时读zhān,如“粘贴”、“粘连”。类似的多音字还有“笼”、“冠”、“创”、“囤”、“泊”、“卜”、“畜”、“藏”、“劲”等,都可用此法识记。 3.文白(书面、口语)辨音法 同义多音字的辨析适用此法。如“塞”,口语时读sāi:瓶塞、塞车、塞子;书面语时读sè:堵塞、塞责、塞音(另读sài,仅限用在表示“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义时,如“边塞”“要塞”)。再如“翘”,口语时读qiào:翘尾巴、翘辫子;书面语时则读qiáo:翘首、翘望、翘楚。“嚼”、“勒”、“熟”、“钥”“色”、“压”、“疟”等多音字的辨析也可用此法。 4.音节辨音法 有些字在单音节词中和在双音词或多音词中的读音不同。如“逮”,单独成词时读dǎi:逮老鼠、逮特务、逮蚊子;在合成词中读dài:逮捕、力有未逮。又如“剥”,作单音节词时读bāo:剥皮、剥玉米、剥花生;在合成词中读bō:剥削、剥夺、剥落。另如“削”、“薄”、“澄”、“血”等多音字也属这类情况。 5.儿化辨音法 有些字(词)平常读音和儿化后读音不同。如:影片piàn/影片儿piān,桑葚shèn/桑葚儿rèn,中间jiān/中间儿jiàn,果核hé/果核儿hú;字帖tiè/字帖儿tiě,马尾 wěi/马尾儿yǐ,鸭子zi/鸭子儿zǐ,变色sè/变色儿shǎi。其中前四组词语的意思相同,后四组词语的意思则有别:如“鸭子zi/鸭子儿zǐ”,前者指鸭的通称,后者则指鸭蛋。这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别使用。 6.重叠辨音法 汉语中有一部分汉字重叠时的读音和其他情况下的读音不同。如“悄”在“悄悄”一词中读qiāo,其余均读qiǎo;“彤”除了在“红彤彤”一词中读tōng外,在“彤云”、“彤弓”等词中均读tóng。“绉”在“文绉绉”一词中读zhōu,其他情况下则读zhòu;这种因重叠而造成的语音变化属于普通话读音中的变调现象。这类情况在商务印书馆200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绝大部分已不再作变调,而按常见读音处理,只在注音后括号内注明“口语中也读×××”,如“黑黝黝”、“绿油油”、“血淋淋”、“湿漉漉”、“亮堂堂”等即属此类。但却保留了“文绉绉”、“红彤彤”、“慢腾腾”(叠字均读阴平调)等几个词语的变调读音,而2007年辽宁卷就考到了“文绉绉”的读音。对此,也应引起重视。需要强调的是“ABB”重叠式的词语读音变化缺少规律,好在这类词语数量不大,故须考生强记。 7.专名辨音法 有些汉字在作人名(含姓氏)、地名(含国名)、官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时的读音与在其他情况下的读音不同。如“柏”在指地名“柏林”和树名“黄柏”时分别读bó和bò,其他情况下均读bǎi;“燕”在作古国名、朝代名、地名或姓氏时均读yān,其他情况下则读yàn,“蚌”只在作“蚌埠”这一地名时读bèng,其他都读bàng;“迫”只在“迫击炮”这一名词中读pǎi,其余均读pò。类似的情况还有如“耶酥”、“尉迟”、“泌阳”、“秘鲁”、 “瓦窑堡”、“五里堡”“可汗”、“闽侯”等,这些专有名词中的加点字分别读yē、yù、bì、bì、bǔ、pù、kè hán、hòu,其他情况均按常见读音处理。 8.古今辨音法 一些古代汉语词汇在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以后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读音,这部分读音也常常成为命题者的关注点。如博闻强识、图穷匕见、一暴十寒、千乘之国、暴虎冯河、箪食壶浆、便宜行事、力能扛鼎、虚与委蛇、余勇可贾、三十有八年、月氏(汉西域国名)、裨将、期年、大夫(古代官名,读dà fū;非今之医生——dài fu)、大丈夫(古称成年男子,读zhàng fū,不读zhàng f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