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气管内滴入是一种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对病人不但没有明显的有利作用,而且有着不可忽略的有害作用和潜在的危险。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工气道的种类:①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②经口气管内插管。③经鼻气管内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比,它能放置较长时间病人容易忍受,固定方便并牢靠,但是鼻粘膜容易损伤。④气管切开置管:现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进行气管切开。它对病人刺激不象鼻插管那么大,病人容易忍受,容易固定,吸痰方便,对气流的阻力小,病人可进食,而且可放置时间长。
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②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③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④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流程图
经口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流程 经鼻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流程 气管切开护理配合流程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固定:人工气道建立后,经统计学分析三种置管方式的患者都随时存在脱管的危险, 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深度一般在 22~24cm,固定前,测量导管顶端距门齿的距离,并标记清楚,[6] 固定时多需要 1~2个牙垫;需要粘性较好的胶布(3M 绸胶布),一般长约 30~35cm,宽约 2cm,两端分别固定面颊部,中间部分缠绕导管与牙垫(2~4圈),一般用两条胶布,在颊部再辅以 3M 透明贴膜(6х7cm),因其与皮肤粘贴严密,且能防止胶布因面部油脂、口腔内分泌物而致潮湿松脱,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另一种方法:剪一条长35cm,宽2cm的胶布,从其一端中间剪开至32cm处,未剪开的一端固定在一侧颊部,将气管插管靠向口腔的一侧,剪开的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另一侧颊部。固定后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动度是否一致。每24小时更换牙垫,并将气管导管位置从口腔的一侧移至另一侧 ,若口腔内分泌物浸潮固定胶布, 随时更换胶布重新固定。王小弥介绍外加1根系带可增加自行拔管的难度, 两人配合进行, 防止意外脱管。
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剪一根长10cm,宽2.5cm的白布纹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约2/3),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将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一般成人导管标记长度位置是 25~29cm,经鼻插管虽然比经口插管更让人耐受,但留置时间稍长时,对置管侧壁翼粘膜的压迫会随之加重,有时还会波及鼻翼的局部皮肤,引起压迫性水肿,并会继发感染。 因而应经常改变固定导管的支撑点,如内外两侧交替,另外,应尽量避免呼吸机管路和接口处对导管和其支撑点的压迫,要充分利用呼吸机管路的支架。
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
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翻身时最好有两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且注意对气管导管的压力减小到最低,尤其是螺纹管长度应适宜,辅以有效支架扶托,可防止脱管发生。
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作用:使气管插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严密无隙,既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分泌物流入肺内,又避免机械通气时漏气。
气囊的充盈度:气管毛细血管灌注压约30cmH2O,若气囊压力大于此压力则可致缺血性损伤或组织坏死。目前所用的气管导管均采用低压高容气囊,充气后囊内压多不超过25cmH2O ,不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 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如触口唇,一般充气8~10ml,不需要气囊定期放气可有效的防止通气时泄气和管壁受压坏死。采用常有双套囊的导管,交替使用可以减少气管粘膜局部压迫。
监测气囊压力问题: 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无条件测压时,需掌握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放于胸前,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少量的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在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每4~8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鼻饲前一定要监测气囊压力。
定期放气囊问题: 以往认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囊应常规定期放气、充气,目前认为这是不需要的,但是非常规性的放弃或调整,仍是十分必要的。
气囊漏气判断: 如果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气道压力过低,在排出体外段气道漏气后即应考虑气囊破裂,此时病人往往有明显的喉鸣。
人工气道的湿化(humidification artificial airway)
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湿、加温、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呼吸道加湿、加温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因此,进行呼吸道湿化非常重要。
恒温湿化、雾化吸入和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