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6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资料.pptxVIP

2015-2016学年第6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资料.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太阳好教育云平台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本课首先由辛弃疾的词作《丑奴儿》导入,引出其词作的特点,进而赏析词作的上片,通过周瑜和刘裕的典故引出词人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丰富文章的内容,分析全篇的感情基调。接着朗读下片,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找出下片所用的典故及其作用,进一步领悟词的思想感情。最后总结归纳用典达意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在讲解课文时应该注意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主解读诗词的能力,并总结归纳出用典达意的规律及其作用。该课配有一个音频,借机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词人过去无愁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却无话可说。词中的“愁”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一、听诵读,入诗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朗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解题永遇乐,词牌名。始创于柳永,分上下两阕,共一百零四字。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又名北固楼,在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怀古,点明诗歌题材和所写内容,大多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赏析上片1、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孙权刘裕(英雄风流)(气吞万里如虎)二、赏名句,通诗意。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三、知人世,联背景。辛弃疾是个英雄。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孙权,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作者用典目的: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孙仲谋处”意为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榭歌台”“风流”是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刘裕: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出身贫寒,父亲早逝,幼年竟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但他从小志向远大,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公元420年在扫除所有障碍之后,大权在握的刘裕终于代晋称帝。作者用典目的:“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指出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韩侂胄急于北伐,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孙权刘裕(英雄风流)(气吞万里如虎)作用借古讽今讽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借古言志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二、赏名句,通诗意。2、上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四、释典故,明诗情。诵读下阕3、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相关词句相关人物用何典故有何作用第一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第二组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第三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指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作者用典目的:借鉴历史,伐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