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液筛查不合格献血者的管理与沟通技巧.doc
血液筛查不合格献血者的管理与沟通技巧
[摘要] 建立和实施献血者献血后血液筛查结果信息回告,是献血服务后必须履行的重要工作。利用群发短信、电话沟通和对献血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告知献血者,对不合格献血者主要以电话告知和面对面交流方式为主,实践证明科学地管理这部分献血者,做好这些献血者的信息反馈,得到献血者的理解至关重要,对稳定这部分献血人群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献血者;不合格;管理;沟通
[中图分类号] R392.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1-0139-04
[Abstract]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screening results feedback systems for blood donors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be fulfilled after the blood donation service. It’s important to inform donors with bulk SMS,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and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And to inform unqualified donors through telephone or face-to-face to gai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is essential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is population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t for stabilizing them.
[Key words] Blood donors; Unqualifie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对献血者所献的血液进行筛查是采供血机构的日常工作,也是血液用于临床前的必检环节,如果筛查出血液病毒标志物,该份血液便被淘汰,不能用于临床。因此,加强献血前的健康教育,对献血者普及无偿献血、献血无损健康等各种基本知识,让献血者了解献血会刺激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健康,能够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建立强大的无偿献血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1]。根据《血站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血站采集血液应当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并对献血者履行规定的告知义务。血站应当建立献血者信息保密制度,为献血者保密。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与感染已知有几十种之多,而且不断有可以通过输血传播的新病原体被确认;至今,其中最严重的仍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2]。按照国家卫计委关于《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要求,血站对采集的血液均要进行严格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无偿献血中有少部分不合格血液要做报废处理[3,4]。让献血者及时、准确地了解献血后的血液信息,尤其是对不合格血液献血者的信息反馈,是血站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献血者,如果告知方式或言语不当,会引起献血者的不满意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因此,如何做好这部分工作,取得献血者的理解,对于无偿献血的开展、巩固、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及提高献血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1 血液筛查不合格情况
HBV、HCV、HIV是输血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血液筛查普遍使用ELISA方法,筛查的是相应病毒的抗原和抗体,而窗口期、病毒变异、试剂特异性、手工操作等因素可导致HBV、HCV、HIV的漏检[5,6]。为了缩短窗口期,降低输血传播传染病的风险,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将核酸技术引到血液筛查中,我国也在2010年将核酸检测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试点工作。核酸筛查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Nucleic Acid Testing,NAT),其基本检测步骤包括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青岛市中心血站对血液筛查项目ALT采用速率法,当ALT≥50 U即判定血液不合格。抗-TP采用的是双试剂ELISA法。从2010年6月份开始对HBsAg、抗-HCV、抗-HIV进行ELISA与NAT互补检测,即一遍ELISA一遍NAT。两种方法筛查血液均呈无反应性,血液检测为合格。两种方法筛查血液均呈有反应性,血液检测为不合格。两种方法一种有反应性,一种无反应性,应用检测有反应性的试剂再做两孔复试,以避免操作误差影响实验结果。两孔均无反应性血液检测为合格。其中一孔有反应性的,血液确定为检测不合格。统计2011~2013年度采血人数共205 880人;其中ALT不合格人数3670人,平均比例1.21%;HBsAg不合格人数 565人,平均比例0.19%;抗-HCV不合格人数319人,平均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