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快速相与延迟相叠加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oc
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快速相与延迟相叠加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快速相与延迟相叠加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300 g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将其随机分成单纯IR组、快速相(EPC)组、延迟相(DPC)组、EPC与DPC叠加(EDPC)组,每组各12只。通过实验设计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对比各组皮瓣IR后血清LDH、MDA、GSH-Px、SOD变化情况以及皮瓣存活率。 结果 EDPC组的MDA、LDH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而GSH-Px、SOD及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 结论 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快速相与延迟相叠加对大鼠IR皮瓣具有保护作用且优于单一的快速相或延迟相的作用。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快速相;延迟相;缺血再灌注;皮瓣;大鼠
[中图分类号] R74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009-04
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noninvasive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LIP)是指通过上肢或下肢、单侧或双侧的短时间缺血预处理从而减轻远隔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目前研究认为,NLIP对大鼠的许多脏器具有确切的早期和延迟保护作用[1-3],即快速相(early preconditioning,EPC)和延迟相(delayed preconditioning,DPC)。EPC主要是由于缺血、缺氧等直接剌激机体释放腺苷等保护性介质[4-5],其保护作用在预处理后数分钟内出现,持续2~3 h,而DPC主要是NLIP激活复杂的信号传递链,最终导致心脏保护基因翻译的增加[6-7],其保护作用在预处理12~24 h出现,作用强度弱,但时间持续3~4 d。EPC和DPC的效应特点及机制不尽相同,特别是产生时间不同,本研究通过在大鼠NLIP24 h后再施加1次NLIP,实现大鼠NLIP的EPC效应和DPC效应重叠,探讨两时相叠加对大鼠IR皮瓣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200~300 g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在270~330 g,由福建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在福建省立医院动物实验室分笼喂养,每笼4只,每天给予标准饲料,清洁自来水自由饮用。动物房环境温度22~24℃,相对湿度70%左右,实验前饲养1周以熟悉环境。
1.2 实验分组
将所有动物按体重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单纯IR组:分离皮瓣并实施缺血6 h/再灌注8 h(IR)处理,但未进行NLIP;快速相(EPC)组:实施阻断/开放右后肢血流各5 min连续3次循环(NLIP),30 min后立即对皮瓣实施IR处理;延迟相(DPC)组:实施NLIP24 h后对皮瓣实施IR处理;快速相与延迟相叠加(EDPC)组:实施NLIP24 h后再实施1次NLIP,30 min后对皮瓣实施IR处理。
1.3 肢体缺血预处理(LIP)模型的建立
参考张连元等[8]的方法,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大鼠右后肢脉搏波,将缠绕了橡皮筋的塑料管套入大鼠右后肢并尽量推向后肢根部,然后将橡皮筋从管上退下。由于橡皮筋的弹性回缩,会紧紧地结扎在大鼠右后肢根部,压迫了股动脉而阻断右后肢血流,当大鼠右后肢缺血5 min后,剪断橡皮筋恢复右后肢血流灌注5 min。以监护仪显示的右后肢脉搏波消失为阻断血流成功,以脉搏波恢复为血流恢复。如此反复实施肢体IR 3个循环为1次NLIP。
1.4 皮瓣IR模型的建立
按Petry等[9]描述的方法,术前禁食6 h,自由饮水。采用腹腔内注射10% 水合氯醛(0.3 ml/100 g)麻醉,取仰卧位固定于实验台上,腹部去毛,于左下腹设计1个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形皮瓣,大小为6 cm×3 cm。充分游离腹壁浅血管至其在股动静脉发出点,游离发出点近端的股动静脉,原位缝合皮瓣备用。因腹壁浅血管极细小,极易被手术器械损伤,根据Petry等[9]的描述,本研究用无损伤血管夹阻断腹壁浅血管的近端血管股动静脉血流,造成腹壁浅血管支配皮瓣的缺血,在缺血期间每2小时按0.15 ml/100 g腹腔内追加注射10%水合氯醛以维持大鼠麻醉状态。6 h后松开止血夹恢复血流灌注8 h完成1次IR。以监护仪显示的左后肢脉搏波消失为阻断血流成功,以脉搏波恢复为血流恢复。
1.5设备与试剂
PM9000型多功能监护仪(迈瑞医疗国际公司),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试盒、丙二醛(MDA)测试盒、乳酸脱氢酶(LDH)测试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