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农田种养结合增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VIP

德清县农田种养结合增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清县农田种养结合增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

德清县农田种养结合增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介绍了2010―2013年德清县开展农田种养结合增效模式的实践,并分析其取得的效益,该模式初步解决了稻鱼共生、稻鱼轮作等新型农田种养模式的技术难题,平衡了稳粮与增收的矛盾,对粮食安全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农田;种养结合模式;效益;推广价值;浙江德清   中图分类号 S511;S9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64-02   德清县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为16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物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20世纪80年代德清县农田面积近1.87万hm2,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农田种植结构调整幅度加大,稻田养殖青虾、甲鱼等特种水产面积逐年上升,2000年后,全县稻田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6 666.67 hm2以上。如何解决“政府要稳粮”与“农民要增收”之间的矛盾是县农技部门一直在努力平衡的焦点。为解决稳粮增收、鱼粮争地的矛盾[1-2],德清县农技部门积极创新农田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初步解决了稻鱼共生、稻鱼轮作等新型农田稻鱼种养增效模式的技术难题。2010―2013年开展了试点示范工作,初见成效,为德清县稳粮增收走出了新路子。   1 农田种养结合增效模式的特点与效益   1.1 稻鳖共生   2011年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示范鳖稻共生模式12.3 hm2,2012年示范77 hm2,2013年示范59.7 hm2,效益显著。   1.1.1 模式特点。5月晚稻秧苗移栽至鳖池,10月底至11月初晚稻收获[3]。5―6月放养规格为250~300 g的幼鳖7 500~9 000只/hm2,当年养成商品鳖;或5月放养规格为100~150 g的幼鳖,当年培育成250~300 g的大规格幼鳖,翌年再采用稻鳖共生模式养成商品鳖。   1.1.2 模式效益。2011年实施鳖稻共生12.3 hm2(养殖商品鳖4.8 hm2,培育幼鳖7.5 hm2),其中产商品鳖3 240 kg/hm2,产稻谷6 390 kg/hm2。平均产值412 455元/hm2,扣除成本259 650元/hm2,实现利润152 805元/hm2。   2012年实施鳖稻共生面积77 hm2,其中,稻田养亲鳖面积7.4 hm2,稻田养商品鳖面积68 hm2,稻田育幼鳖面积1.6 hm2。共产中华鳖250 t,稻谷510 t。总产值3 703万元,总成本2 388万元,总利润1 315万元。平均产值480 495元/hm2,扣除成本309 855元/hm2,实现利润170 640元/hm2。   2013年实施鳖稻共生面积59.7 hm2。产商品鳖178 t,产稻谷457 t。鳖单产2 985 kg/hm2,稻单产7 650 kg/hm2。总产值2 337万元,总成本1 470万元,总收益867万元。平均产值391 230元/hm2,扣除成本246 090元/hm2,实现利润145 140元/hm2。   1.2 稻鳖轮作   1999年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开始鳖稻轮作,2011年实施鳖稻轮作面积44.8 hm2,2012年实施面积35 hm2。   1.2.1 模式特点。4月放养规格为150~200 g的幼鳖9 000只/hm2,养至翌年6月底前起捕上市后种植晚稻,10月底晚稻收割后再养鳖。形成养1年鳖种1年稻的良性循环。   1.2.2 模式效益。2011年鳖稻轮作面积44.9 hm2,产商品鳖172 t,产稻谷376 t。平均产鳖3 840 kg/hm2,产稻谷8 370 kg/hm2。总产值2 192万元,总成本1 256万元,总利润936万元。平均年产值244 275元/hm2,年成本139 965元/hm2,年利润104 310元/hm2。   2012年鳖稻轮作面积35 hm2。产商品鳖135 t,产稻谷293 t。平均产鳖3 840 kg/hm2,产稻谷8 370 kg/hm2。总产值888万元,总成本561万元,总利润327万元,平均利润93 045元/hm2。   1.3 稻虾共生   德清县吴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开展稻虾共生模式示范,2012年实施面积8.8 hm2,2013年实施面积6.6 hm2。   1.3.1 模式特点。5月中旬晚稻育秧,6月移栽至青虾池,10月底至11月初收获晚稻[4]。7月中旬放养规格为4 000~6 000尾/kg的青虾苗75万尾/hm2,9―10月捕售青虾。翌年1―6月还可养殖春季青虾。   1.3.2 模式效益。2012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