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docVIP

北方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方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doc

北方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摘 要:近年来,绿盲蝽成为我国北方茶区的主要害虫,对春茶的危害尤为严重。为有效控制茶园绿盲蝽危害,本文介绍了我国北方茶园绿盲蝽危害特点、预测预报、防控策略和相关绿色防控措施,为北方茶园绿盲蝽可持续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绿盲蝽;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3.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6-0109-04   Occurrence and Green Control Technique of Tea   Mirid Bug in Tea Garden of Northern China   Men Xingyuan, Li Lili, Ding Nan, Sun Tinglin, Yu Yi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Virolog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The mirid bug (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sts of tea trees in Northern China, and is seriously harmful to the spring te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amage of A. lucorum in the tea garden, its damaging characteristics, pest forecasting,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green-food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Damage characteristics; Occurrence regularity; Green control technique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曾是我国茶区偶发性害虫,近十几年来,随着转基因棉花在中国的大面积应用,以及农药种类变化,盲蝽蟓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爆发成灾,其种群也不断扩张,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1,2]。目前,绿盲蝽在北方绿茶产区普遍发生,30%左右的茶园受害,受害严重的茶园春茶减产70%以上[3~5]。由于在盲蝽蟓爆发前,此虫一直是农业上的次要害虫,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棉花绿盲蝽,而关于茶叶绿盲蝽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防治上还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因此,生产上急需建立茶园绿盲蝽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保障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借鉴了近期棉花、果树绿盲蝽的一些研究成果,综述介绍了北方茶区绿盲蝽发生、危害、预测预报及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园绿盲蝽可持续治理提供依据。   1 茶园绿盲蝽的形态与危害   绿盲蝽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广西,西至甘肃东部、青海、四川、云南,东达沿海各省均有分布[6]。同时,绿盲蝽的寄主植物种类多达38科147种[1],多样化的寄主使其能够广泛分布于各种农田生态系统,在我国南方茶区和北方茶区都有危害。   1.1 绿盲蝽的形态   绿盲蝽属于半翅目盲蝽科,很长时间内被归入草盲蝽属(Lygus),近年研究发现其与草盲蝽属种类形态上有较大差异,现统一归入厚丽盲蝽属(Apolygus)。陆宴辉和吴孔明[1]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可以用来进行田间绿盲蝽的识别,与常见的中黑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苜蓿盲蝽进行区分。   1.1.1 成虫 呈长椭圆形,体长约5.0 mm,宽约2.2 mm,绿色。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触角4节,淡褐色,第二节最长。前胸背板绿色,有许多小黑点。前翅膜质暗灰色,半透明。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   1.1.2 若虫 若虫5龄,特征与成虫相似。一龄:体长1.04 mm,宽0.50 mm。头大。唇基突出。眼小,黑色。触角灰色被细毛,第一、二节粗短,第三节较细,端节最长且膨大。喙末端达腹部第二节。胸部环节宽度一致,第一节较长,第三节最短。背片骨化部分深绿色,周围及背中线绿色,腹背中央有暗色圆斑。头胸部之长大于腹部。   二龄:体长1.36 mm,宽0.68 mm。眼小,黑色。触角灰色,被细毛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