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的联动研究.doc
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的联动研究
摘要:基于甘肃省2006~2011年1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甘肃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后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不利于工业经济增长由粗放转向集约,而行业间前向溢出效应对此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另外,产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在较高条件分布情况下对行业内技术溢出作用明显,而技术研发水平则不利于产生行业内技术溢出。
关键词:区际产业转移;行业技术溢出;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因素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1.19
中图分类号:F406.3;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1-0087-05
Linkage Studies on Intra-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Inflow Area
――A Case Study for Gansu Province
GUAN Ai-ping, CHEN Chao
(School of Business,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Abstract:Based on the 16 industrial sectors panel data from Gansu province over the 2006 to 2011 peri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economic growth modes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intra-industrial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ra-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is not beneficial for the shift of industrial economic growth from extensive mode to intensive mode, while inter-industry forward spillover effect has an obvious propelling function.Industrial development level, degree of opening, and human capital level have obvious influences on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Key words:inter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industrial technology spillover;economic growth modes;influential factors
引言
自从MacDougall发现在FDI过程中伴随技术溢出效应以来lt;supgt;[1]lt;/supgt;,作为深度FDI结果的区际产业转移便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早期理论界对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往往从行业内角度出发,且结果存在争议。如:Caves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lt;supgt;[2]lt;/supgt;、Behrman 和 Wallender对美国lt;supgt;[3]lt;/supgt;、Nadiri对欧盟、陈涛涛对中国的研究都发现了FDI具有比较明显的行业内技术溢出,并极大提升了承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Aitken 和 Harrison(1999)、Djankoc 和 Hoekan、Kinoshita(2001)对委内瑞拉和捷克等国的研究则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学者们开始关注行业间的垂直技术溢出效应。Javorcik认为FDI通过后向关联提高了立陶宛企业的生产率lt;supgt;[4]lt;/supgt;,王苍峰则将我国行业内技术溢出与行业间的前后向联系做了对比lt;supgt;[5]lt;/supgt;。从研究方法上来看,Grilliches早在1979年就指出,技术的外溢具有随地理距离衰减的特征,而以往的研究几乎没有将距离因素纳入考虑。随着空间计量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学者也开始从空间维度重新考虑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问题。如:陈琳、赵放和刘秉镰等人就分别用空间计量手段考察了产业转移过程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