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容重QTL定位.doc
小麦容重QTL定位
摘 要:
为定位控制小麦容重的QTL位点,并获得与重要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含有 30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WL为材料,在3个环境中,用完备区间作图软件IciMapping v3.0对小麦容重QTL进行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4个控制容重的加性QTL位点,分别位于1B、2A、4A、4B、5B、6B、7A和7B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籽粒容重变异的 3.63%~16.15%。其中,QTw-WL-4A和QTw-WL-7B.2 均可在E2和平均环境中被检测到,可分别解释籽粒容重变异的4.86%、3.83%和11.81%、5.57%。其中,有4个在单个环境中可以解释超过10%的表型变异。增效位点有的来源于父本,有的来源于母本。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容重;QTL
中图分类号:Q343.1+7+S51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024-05
小麦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内小麦的重量。由于胚乳的比重大于皮层,所以小麦容重高时胚乳含量就多,皮层含量就少,出粉率就高。研究认为容重和烘烤品质呈正相关关系[1],是反映小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小麦收购和市场交易的最重要指标,是定价的最主要依据。我国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小麦主产国的小麦质量标准中,容重都被列为质量标准的首位。容重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它是籽粒大小、质量、形状、整齐度、腹沟深浅、胚乳质地、出粉率等性状和特征的综合反映,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早代对其进行选择的可靠性较差[2,3]。因此进行容重的QTL定位分析,对于了解容重形成的遗传基础和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具有重要意义[4,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田间种植
两个亲本潍麦8号、洛旱2号分别由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和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而成,由二者杂交创建的含有30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F8∶9,简称WL)由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泰安分中心提供。
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双亲于2008-2009年度种植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实验农场 (环境1,简称E1),2009-2010年度分别种植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实验农场 (环境2,简称E2)和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环境3,简称E3)。3个环境下均不设重复,家系间随机排列。每个家系种植2行,行长2 m,每行匀播50粒,行距30 cm,株距4 cm。栽培管理同一般大田。
1.2 DNA提取及分子标记检测
双亲及WL群体基因组DNA提取采用CTAB法(略有改动)[6]。共选用3 123对小麦基因组SSR、EST-SSR、ISSR、RAPD、STS和SRAP引物进行双亲间的多态性筛选,共筛选出343对引物,其中多位点引物有74对(53、17对和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2、3个和4个多态性位点)。引物序列及其相关信息通过参考文献和GrainGenes2.0 网站(http:///GG2/index.shtm1)获得。所有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扩增反应在TaKaRa PCR thermal cycler上进行,PCR反应总体积为 25 μL。反应体系的组成为:H2O 11.9 μL,10×Buffer 2.5 μL,dNTP(2.5 mmol/L)2.5 μL,Mg2+(25 mmol/L)2.0 μL,TaqE(5 U/μL)0.2 μL,正反引物(25 ng/μL)各1.7 μL(ISSR引物为3.4 μL),模板DNA(80 ng/μL)2.5 μL。扩增程序为降落PCR(Touchdown PCR),即 94℃预变性4 min,接着完成15个循环的复性温度降落程序,94℃变性45 s、65℃复性50 s(每个循环降低1℃)和72℃延伸55 s;最后完成30个循环的普通PCR程序,扩增结束后10℃保存。扩增产物按5∶1体积比加入溴酚蓝混合均匀,在6%聚丙烯酰胺非变性凝胶(39∶1)上稳压(120 V)电泳,固定、银染、显影、定影,然后用Tanon Gis-2010型凝胶成像系统照相观察,记载带型。
1.3 表型性状调查和分析
小麦完熟后单个家系所有单株混合脱粒,充分混合后用 200 mL量筒量取200 mL籽粒,称重,折算成每升重量(g)。采用SPSS 13.0 软件分别对3个环境下的表型数据进行正态分布分析。
1.4 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分析
连锁图谱构建参考Wang等[7]的方法。采用MapMaker/EXP 3.0软件构图。首先,根据在GrainGenes 2.0(http:///GG2/index.shtml)公布的位点信息和中国春缺体-四体定位的信息,用“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