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丹玉6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docVIP

玉米品种丹玉6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品种丹玉6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doc

玉米品种丹玉6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丹玉69号是由丹东农科院选育的优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耐瘠薄、米质优等特点,适应性广泛,应用潜力大。结合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最终形成与品种相配套的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为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丹玉69号;玉米;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026-01 玉米在我国分布广泛,近年来播种面积已达3 000万hm2左右,已经跃居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1-2]。不断更新的玉米良种及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是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保障[3]。 丹玉69号是由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0年以外引系C8605-2为母本,自选系丹99长为父本组配的优良玉米单交种。母本C8605-2是由铁岭农科院以7922×5003为基础材料选育而成。父本丹99长是由旅大红骨集团35经过8代自交选育而成。该品种2005、2006年分别通过辽宁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辽审玉[座机电话号码]、国审玉[座机电话号码]。田间试验表明,丹玉69号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抗倒、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米质优良等特点,突出表现为耐瘠薄、脱水快、果穗长、易制种。该品种投入生产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04―2012年累计推广超过88.67万hm2。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丹玉69号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1 cm,穗位132 cm,成株叶片数21~22片。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充足,花丝浅粉红色。果穗筒形,穗轴粉色,籽粒橙黄色,半马齿型,穗长约28 cm,穗粗5.8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4粒,百粒重42.5 g,出籽率85%。 1.2 生育期 丹玉69号玉米需≥10 ℃活动积温2 850 ℃,在东北、华北春播平均生育期(出苗至成熟)为130 d,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赤峰、陕西延安等地区种植。 1.3 抗性 2004―2005年国家抗病虫性鉴定试验(东北华北春玉米组)表明,丹玉69号抗病性强,抗大斑病、灰斑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抗玉米螟(表1)。 1.4 品质特性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粗蛋白含量10.64%,粗脂肪含量5.39%,粗淀粉含量72.73%,赖氨酸含量0.26%。容重远高于国家普通玉米一级标准(720 g/L),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于郑单958、先玉335。 1.5 产量表现 丹玉69号玉米综合抗逆性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产量高。在辽宁省和国家区域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1.20%、11.43%,增产幅度远远大于国家品种审定标准5.0%的水平。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2.60%、6.49%,增产幅度远大于国家品种审定标准3.0%的水平。在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中出现许多高产典型。如:国家西北春玉米组预备试验新疆奎屯承试点单产为18 675 kg/hm2。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丹玉69号适应性好,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平肥地块及中上等肥力地块均可种植,在肥沃地块种植增产潜力更大。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灭茬,进行翻地、耙地。播种前要精细整地,达到细碎平整,同时注意土壤的保墒[4]。 2.2 施肥 底肥要施足,农家肥与复合肥配合施用,一般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5~60 t/hm2,氮、磷、钾、镁复合肥450 kg/hm2。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结合中耕深施尿素20~40 kg/hm2。 2.3 播种 播期要根据实际的气温、土温、墒情、地势及栽培制度等条件确定。一般当土壤5~10 cm土温稳定在6~8 ℃,土壤墒情合适时即可播种。辽宁地区春播一般在4月28日至5月5日播种比较适宜。播前要精细整地,种子要进行晾晒,要求播种深浅一致,注意土壤墒情,确保一次出全苗。 2.4 种植形式与密度 丹玉69号清种、间种三比空均可。种植密度以4.2万~4.5万株/hm2为宜,光温条件好的地方可适量增加密度。 2.5 病虫草害管理 播种前采用辛硫磷颗粒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后至出苗前是防治田间杂草的有利时机,可用土壤封闭性除草剂50%乙草胺乳油900 mL/hm2,加75%阔叶散干燥悬浮剂22.5~30.0 g/hm2对水600~750 kg/hm2,在播种后出苗前均匀喷施于土表。 2.6 适时收获 玉米苞叶枯黄松散,籽粒变硬,粒尖黑层形成、乳线完全消失时即可收获。收获过早,含水量高,影响产量;收获过晚,遇雨后籽粒易发霉,影响品质。 3 参考文献 [1] 郭庆海.中国玉米主要产区的演变与发展[J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