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教学中外管理史1.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资料(2008年9月) 第一部分:中国教育管理史 史载五帝时期有成均之学, 虞舜有痒 夏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序”和“校” 3、学校发展到商代又创设了瞽宗和学 4、视学包括两种:一是天子象征性的视学,还有就是督导性的视学 6、学在官府,是夏、商和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即:   1.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   2.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7、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原因   1.政治上,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 2.经济上,同时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无力供养、也不需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与“器” 8、六艺: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期的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9、《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10、教育教学管理思想《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1、儒家创办的私学,遵循“有教无类”原则 12、稷下学宫办学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原则《管子》中的《弟子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 13、稷下学宫的管理:稷下学宫是齐国创办,一切教学设施及教学、生活所需经费,都由齐国提供。稷下学宫办学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的原则,《管子》中的《弟子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 14、私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   3.私学产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4.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15、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不仅重视“知义”、“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只此一家) 16、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书同文、行同伦(统一道德规范)、设三老以掌教化、禁止私学,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17、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50人是汉太学建立的标志. 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在教育史上具有开专科学校先河的意义 18、 太学的办学目标是为朝廷培养各级官吏,并对教育起示范和导向作用 19、汉代的私学有初级程度的蒙学和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启蒙阶段的教育主要在私学里进行.承担这一阶段教育的私学主要是书馆和乡塾.广为流传并留下来的只有元帝时史游作的《急就篇》 20、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罢墨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21、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在教育史上具有开专科学校先河的意义。 22、次相授受: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他们分别去教其他弟子,这样可以二传、三传甚至更多,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次第相授”。 23、左雄改制:儒生考以儒家经典,要求必须遵守家法;文吏试以奏章律令。然后再端门进行复试。称之为.左雄改制。 24、《白虎通》是钦定的会议决议,给经学以统一标准,规范了官学和私学的教学内容。 25、熹平石经:为学校及自学者提供了标准、规范了教科书。 26、秦代巩固统一文教政策:书同文、行同伦(统一道德规范)、设三老以掌教化、禁止私学,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7、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1.罢墨百家,独尊儒术   2.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   3.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28、“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实施措施   1.设《五经》博士   2.建立博士弟子制   3.以儒术取士 4.视学制度 29、论述汉代宏观教育管理措施在中国教育上的意义?   1、实行察举选士制度。   汉代统治者为了选拔贤才,提高各级官吏素质,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私人荐举等多种方式,但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是察举制度   (1)察举制创立。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二月,高祖下诏求贤,要求郡守劝勉贤士应诏,并书其行状、仪容、年纪等   (2)察举制实施。   察举科目可分为两类:   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常科。另一为特科,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常科包括孝廉、秀才。特科主要有贤良方正、明经、童子等。   贤良方方正:察举博学通经、明达政务者。   明经:察举通晓儒经的人才。   童子:选拔12——17岁之间的“博通经典”者,旨在发掘天才儿童   (3)察举制教育管理功能。   察举制推行400余年不仅选拔出不少济世之材,而且促进了讲习儒经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首先,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   其次,统一了教育的目标。察举制的实行,调动了世人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把读书人引向功名利禄的角逐之途。   再次,规范了教学的内容。察

文档评论(0)

taotao0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