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戊唑醇、丙森锌混配剂对大樱桃黑斑病菌的毒力及其增效作用.doc
戊唑醇、丙森锌混配剂对大樱桃黑斑病菌的毒力及其增效作用 摘 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丙森锌对大樱桃黑斑病菌的毒力,并在此基础上用Horsfall的毒力试验设计和共毒系数法进行了混配剂的最佳配比筛选。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大樱桃黑斑病菌抑制活性显著优于丙森锌, 关键词:大樱桃黑斑病菌;戊唑醇;丙森锌;混配;毒力测定;增效作用 中图分类号:S482.2∶S436.62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1-0109-03 大樱桃黑斑病(Alternaria cerasi Potebnia)是大樱桃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后产生圆形灰褐色至茶褐色病斑,扩大后产生轮纹,边缘有暗色晕圈,发生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果实染病,初生褐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展成圆形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绿至灰黑色霉状物,严重影响大樱桃的产量和质量[1]。 施用化学杀菌剂是目前防治大樱桃黑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长时间单一使用某一药剂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而利用现有杀菌剂合理复配可发挥复配剂多位点、多途径作用的特点,延缓抗药性的发展,扩大抗菌谱,并减少用药量,实现对多种病害长期有效控制的目的[2]。为进一步稳定和提高杀菌剂的杀菌效果,筛选防治大樱桃黑斑病更经济、安全、有效的药剂,笔者选取丙森锌与戊唑醇作为供试药剂,进行混配增效作用的测定,旨在为大樱桃黑斑病的防治工作中杀菌剂的合理使用及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戊唑醇(tebuconazole)98%原药,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丙森锌(iprovalicarb) 89%原药,山东省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丙酮,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供试病原菌 大樱桃黑斑病菌(Alternaria cerasi Potebnia)为本实验室分离鉴定,4℃冰箱保存,转接于PDA培养基25℃培养箱中培养活化后备用。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丙森锌对大樱桃黑斑病菌的毒力。将1%戊唑醇母液用0.1%吐温-80水溶液配置成 2.2 戊唑醇与丙森锌最适混配比例 2.3 戊唑醇与丙森锌共毒系数 3 结论与讨论 戊唑醇是三唑类内吸、低毒、广谱性杀菌剂,是目前防治大樱桃黑斑病的最有效药剂之一。随着大量、连续使用,田间已有多种植物病原菌对戊唑醇产生抗性[5~7]。因此,在目前抗病品种缺乏的情况下,为了延缓或克服病原菌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避免连续单一的使用戊唑醇,应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轮换或混合使用。丙森锌是一种新型、低毒、速效、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对果树、蔬菜、农作物的多种病害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 作用位点不同的杀菌剂混合能增强药剂对病菌生长的干扰而具有增效作用[8]。本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与丙森锌按1∶9的比例混配,对大樱桃黑斑病有显著增效作用。各单剂以及混配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是否与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一致,还有待进一步做盆栽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进行验证。 参 考 文 献: [1] 吕佩珂,苏慧兰,庞 震,等.中国现代果树病虫原色图鉴[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0. [2] 叶 滔,马志强,牛芳胜,等.戊唑醇、百菌清及其复配对禾谷镰孢菌的生物活性[J].农药,2012, 51(3):225-228. [3] Horsfall J G.Fungicides and their action[M].Waltham:Chronica Botanica Company, 1945. [4] Sun Y P, Johnson E R.Analysis joint action of insecticides against house flies[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1960,53(5):887-892. [5] Leroux P, Chapeland F, Desbrosses D, et al. Patterns of cross resistance to fungicides in Botryotinia fuckeliana (Botrytis cinerea) isolates from French vineyards[J]. Crop Protection, 1999, 18(10): 687-697. [6] Robbertse B, van der R M, van Aarde I M R, et al.DMI sensitivity and cross-resistance patterns of Rhynchosporium secalis isolates from South Afric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