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才女早卒现象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才女早卒现象考.doc

清代才女早卒现象考   摘 要 清代是古代女性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兴盛的时期,而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群体——才媛,大多仅有极短暂的生命历程,闺秀的“高才”常被看作其“命薄”之因,笔者检阅《历代妇女著作考》,并分析解读《江南女性别集》中的才媛诗文集,试图对清代才女的早卒现象及其原因作近一步的探寻。   关键词 早卒;才学;身病;心病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一、“才”、“命”之关系长久以来即传统文人学士常常遭遇的人生困境和思考的人生问题   翻开一页页书卷,“才命相悖”的现象和“才高命薄”的慨叹时时被抒写与记载在字里行间。男性文士对于才学与仕途不能两全的忧郁心声,隐含着他们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人生期待难以两相成就的痛苦,于他们而言,“才”与“命”更多地指向了外在功利人生这一面,当这一悲叹和认识移至以家庭为生活重心的才媛这一群体时,自然淡去了外在功利色彩,而专注于才学与向内的自身命运(寿命、婚姻、家庭等)关系的思考和体悟,“才”与“命”的内涵亦随之而变,“才”主要指诗情文才,“命”也更多是与女性的年寿长夭和婚姻家庭美满与否相关了。明末清初才女商景兰在《琴楼遗稿序》中直言“女之夭不夭于天,而夭于多才。”认为“才”乃是造成才女“命薄”的首要原因。清代才媛袁机是“性灵文学”代表人物袁枚之妹,袁机因所适非人,常有“天壤王郎”之叹,常作忧生忧己的凄怨之词以解精神情感上的苦闷,其从弟袁树在袁机亡后有《哭素文三姊》中悲叹道:“少小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袁机的一生正是“命之薄,抑才之累”的悲剧写照。不过,“才学”真的是才媛们“命薄”的祸首吗?   检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有清一代,有诗文集记载的才媛约3660余人。有确切年寿记录和可推算卒年的272人,其中,在虚岁30岁(含30岁)以前夭亡的有137人,约占前列总数的50.4℅。无确切年寿记录,但注明“早卒”者达42人,注有“未嫁而卒”、“未及笄而卒”、“未字而卒”、“嫁未几而卒”等情况的28人,共计70人。   由此,不难推见,“早卒”是清代才媛这一特殊群体的常见现象。但是,仅将才媛们的“薄命”和“早卒”归于“才累”一端,未免过于片面,实际上,真正“因才”而直接“殒命”的才媛是不多见的。笔者检阅《历代妇女著作考》以及胡晓明先生主编的《江南女性别集·初编》,发现大多才媛是因病而早亡的,凌祉媛年22“以伺姑疾过劳卒” ,刘荫“以伺姑病致疾而卒,年二十七” ,吴毓荪已字人,却未待成婚而病亡,徐熙珍“二十岁归南浔周紫垣,婚后一年余即病逝” …… 结合别集中所收录的才媛诗文作品和相关序、跋、传、行略等提供的生平信息,我们眼前,屡屡徘徊着置身药炉氤氲的阁楼中,常年为疾病所缠绕的只只身影,“病态”似乎成为客才媛生活的一种常态。自幼体质的羸弱,婚后家计的操劳,都是造成才媛“身病而亡”的重要原因。而独守空闺的寂寥、与亲人的种种生离死别引起的忧郁感伤让她们“心病”渐起,“身病”接踵而来,亦难逃玉殒香销的结局。   二、病起”、“病中”、“遣病”在诗文集中的频频露面   翻阅众才媛的诗笔文墨,我们不难发现诸如“病起”、“病中”、“遣病”、“养疴杂咏”等诗题在她们诗文集中的频频露面。陶安生在其《病起》诗中这样描述了自己病中的情态——“强扶病起怕春残,弱质经心戒晓寒。红遍杏花绿遍草,风狂未敢卷帘看。”(《清绮轩诗剩》) 春天本是最具生机和浪漫气息的季节,红花绿草总是能够带给居于深闺的女子以无限的遐想和希望,然而,在这最能感动芳心的时节,她却不敢卷帘一睹窗外的春容,只因身病体弱,担心难以抵御清晨寒气的侵袭。凌祉媛亦常常描述病中岁月,有对病中时光飞逝的无奈感叹“妆台闲煞翠螺新,病里流光瞥眼更……久停梳栉晶奁暗,偶谱宫商玉笛横。”(《翠螺阁诗词稿·病起》 ,有对体弱多病的自我调侃“病多聊种药,愁绝不关华”(《翠螺阁诗词稿·病中即事》) ,亦有因久病而生发的忧愁“嫩寒侵晓凝愁重,倦倚鸳衾堕钗凤……可怜病久常相弃,容易尘红涩翠添。”(《翠螺阁诗词稿·磨镜辞》) 。这一首首诗词为我们描绘的是由内而外都呈柔姿弱质的病中女子的形象,病魔的纠缠,犹如梦魇,长久地萦绕于众多闺阁才媛的身心内外,难以祛散。   《江南女性别集·初编》中年寿可考者,有9位才媛卒于30岁以前,在阅读其诗文集的过程中,一种沉重感涌上心头,发现其中不乏因操持家计或因积劳成疾以致身卒者。江苏武进才媛刘荫,家为武进望族,年22为江阴缪征甲之妻,“氏于归后,竭力事夫之大母及母,食贫无怨。初,氏翁以多逋负,故久客外,氏乃积织纺羡余,百计助夫偿夙逋,冀累释而翁得遄归,以遂夫养亲志。自翁之远游也,征甲常授徒百里外,氏姑独处,常受困厄。征甲日夕隐痛,又苦贫乏,不能兼内顾。惟赖氏家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