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洲艺术区:文化创意产业试验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洲艺术区:文化创意产业试验田.doc

小洲艺术区:文化创意产业试验田   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这样一组镜头:街头上,男女主角忘情拥吻,他们动作缓慢,而作为背景的高楼大厦好像突然提了速,不断窜过。小洲村就好像镜头里面的男女主角,任由岁月穿梭、外面的世界翻了天,她仍静静地守护着自己的一方土地。   你可以嫌弃她经济落后,也可以鄙视她素面朝天,可是却有人万分珍惜她的原始。大批艺术家和文化产业人看中了小洲村沉静天然的特质,纷纷进驻于此,小洲村成了艺术家聚集区。   文化产业,民间涌动。这些人撇开了官方主导的思维,落棋其中,给一个支点,他们就想撬起小洲村。当人们还在建言利用旧民居和老厂房专攻文化创意产业时,以小洲艺术区王齐为带头人早已在古村落搞起了改造实验。当中最大的实验田是国内唯一的高架桥下的艺术区——小洲艺术区。   生态与文化的碰撞   “小洲路口到了”,公交车报站。记者下车沿着小洲路走,万亩果园笼罩着整个小洲村,路的两旁分布着零星的艺术培训中心,墙体醒目的涂鸦提醒着路人:这是艺术村。愈走到深处,你会发觉正一步步远离世外的尘嚣。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部,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具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同时也是广州“万亩果园”保护区内的村庄。由于广州将起“南肺”作用的小洲村列为绿地保护区,不允许小洲村发展工业和房地产,小洲村至今仍保持着淳朴的姿态,是目前岭南广府地区唯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最完整的水乡。   接着走到小洲路中段,高架桥下,向左走是小洲原住民古村落,向右走是小洲艺术区。   走进古村落,麻石铺砌的街巷,蜿蜒迂回的河流,让人领略到水乡的宁静和悠闲。小桥流水、轻舟如鲫、榕树古宅,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古祠堂、古庙、古民居、古桥、古巷、古井,历史的故事好像就藏在这些遗迹里面,只待一个时机娓娓道来。   走过东边的拱桥,绕过一棵古榕树,就是修缮一新的简氏宗祠。在小洲村的原住民中,简氏占了九成以上,因此简氏宗祠也是村里最大的祠堂,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穿过几座小桥,一直往北,就到了登瀛码头。据记载,小洲村以前是被一片水域包围着的,来往小洲只能通过船只摆渡,而位于西江涌边的登瀛码头,成为了小洲与外界联络沟通的惟一渠道,也是当年对外贸易的港口。   三三两两的青年背着画板,在榕树下写生。有年纪较大的文化爱好者背着单反相机,走走停停拍着照片,拍出来的照片就是现成的古香古色明信片。村民坐在古亭内正吹着笛子。原生态与文化的碰撞让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和谐。   广府水乡、千年古村、万亩果园、艺术创造,这四大资源是小洲村形成独特魅力的要素。   20多年前,小洲村为了促使艺术家进驻,特地划出一块地用于建艺术村,关山月、黎雄才等老一辈艺术家相约落户小洲,因为租金便宜、环境幽静,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艺术村名声大噪,从而有了“北有798、宋庄,南有小洲”之说。   6年前,还在广州美术学院读书的学生陈乾第一次来到小洲村后,惊叹在繁华喧嚣的广州,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宁静的水乡。还没毕业他就在这里租下一栋100平方米左右的老房子,月租金才400块,想起市区昂贵的租金,他私下窃喜不已。简单装修了一下,他开始每天在此创作,跟村内的艺术家和村民交起了朋友,更甚者他还把自己当成了“村民”。   如今,陈乾已经在小洲村生活了6年,小洲村老民居的租金也翻了好几倍,现在同样一栋房子,租金要一千多块。而像陈乾这样将工作室设在小洲村的艺术家也已经有300多位,其中不乏原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院副院长尹定邦这样的知名大家,但更多的,是希望走上艺术路的学子们。   炒热艺术区这个“锅”   随着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各门类艺术原创人员闻风而来,小洲村内民居空间已变得狭小。工作室和展览场地缺乏已经成为突出的矛盾。而小洲村地处广州万亩果园的位置,保护果园湿地的政策又限制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艺术家和策展人把祠堂、人民礼堂、古榕树下、老民宅作为原生态展览馆,用来举办各类艺术展。尽管如此,艺术家仍抱怨展览场地不足,小洲村居住的艺术家也已趋近饱和。   文化人王齐对小洲村空间有限,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个问题也深有感触。王齐是广州益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小洲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齐早年是下乡的知青,农村情怀让他对小洲村情有独钟,到了小洲村他就不愿再流浪了,现已停留七年,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小洲村文化产业课题,是最早到小洲村的艺术投资人之一。小洲艺术区的建成,王齐这个带头人功不可没。王齐一直对南沙港快速路的高架桥底空间“虎视眈眈”,想用它来建设小洲艺术区。高架桥下建艺术区,这在全国属首创。这一思路与小洲经济联合社提出的“着力发展第三产业,走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不谋而合。从2009年到2011年上半年,相继完成艺术区三个区域的工程,小洲艺术区全长1100米、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有原创工作室近100个,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