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威夫特的爱尔兰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斯威夫特的爱尔兰意识.doc

论斯威夫特的爱尔兰意识 摘 要:乔纳森?斯威夫特作为出身在爱尔兰的新英格兰人,在18世纪英爱复杂的关系中,受到两国政治、宗教的双重影响,他在散文和书信中所表现的爱尔兰意识具有明显的矛盾性,代表着爱尔兰独立意识萌芽的最初形态。 关键词:斯威夫特 英爱关系 爱尔兰意识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作为17世纪末18世纪初著名的文学家,是讽刺性散文的创作代表,在所有的作品中,《格列佛游记》最为人们熟知并被奉为经典。然而,《格列佛游记》出版时,斯威夫特已年近花甲(59岁),在此之前,他还写了许多散文,其中以《一个小小的建议》和《书商的信》影响最广。在这类文章中,斯威夫特站在爱尔兰的角度抨击英国的殖民压迫,这与他英国经典作家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可以发现在这方面研究稍显不足,绝大多数的研究对象都是《格列佛游记》,而缺乏对斯威夫特散文以及书信的解读。所以为了弥补不足,本文通过对其散文以及书信文本的细读,结合斯威夫特当时创作的历史语境以及个人经历,用新历史主义来分析斯威夫特的爱尔兰意识。 一、 英国-爱尔兰的双重影响 斯威夫特虽出生在爱尔兰,但是祖辈都是英国人,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将他寄养在爱尔兰叔叔家,但他在爱尔兰接受了很好的英国传统教育,这为他的文学功底打下了坚实基础。光荣革命爆发后,斯威夫特于1689年离开都柏林,开始担任英国前著名外交官特普尔的秘书,为他整理文稿,斯威夫特的文学生涯由此启航。特普尔的政治观、文学观对于斯威夫特的影响非常深远,最初他和特普尔一样是支持辉格党的,赞成国王召集军队发动欧洲大陆战争(托利党支持海战)。[1](P36)而后来他又转向托利党,所以斯威夫特常被后人讽为叛党者。 这跟斯威夫特的宗教观以及英爱复杂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其《回忆录:1710年,女王当政期内发生的变化》一文中,斯威夫特阐释的政治倾向可以说明上述观点: “作为一个熟悉希腊罗马作家,热爱自由的人,我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更倾向于别人所谓的辉格……但是从宗教上来讲,我承认自己属于高教会派(英国圣公会,托利党会派),并且作为神职人员,我没法想象还有其他的归属……”[2](Vol. 8, P120) 1695年,斯威夫特遵循家族传统成为一名爱尔兰教牧师,但新教在爱尔兰的推行非常艰难,因为无论是盖尔特人还是原英格兰垦殖者,都信奉天主教,新教徒(新英格兰人)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测试法案》从1704年开始在爱尔兰实行,这个法案要求所有在爱尔兰国会任职者必须皈依新教,这就进一步拉大了英爱民族间的差异,加剧了民族对立。 然而作为英国新教的分支,爱尔兰教的待遇却不同。就拿针对神职人员征收的“首批成果”税来说,它在英国已经停止征收,但在爱尔兰还是照旧。爱尔兰教派斯威夫特前往英国争取这一权益。但是,辉格党帮助他的前提是爱尔兰教必须反对《测试法案》,所以斯威夫特才向宗教观一致的托利党求助,并最终取得成功。所以,斯威夫特所谓的叛党,是由其所代表的爱尔兰教的利益所决定的。 二、 斯威夫特爱尔兰意识的萌芽 斯威夫特的政治观受到英爱政治与宗教差异的影响,虽然他极力想要在英国政坛施展抱负,但是随着托利党的失权,他的愿望也随之破灭。在其写给斯特拉的信中,斯威夫特表达了他的不甘:“她(女王)同意斯特恩博士作为多默尔的主教,而我担任圣帕特里克教堂的主教……但是我得承认,虽然我如此爱英格兰,但对于这样的待遇我非常生气……” [3](P29)在斯威夫特所写的《关于改正、促进和确定英语的建议》一文中,他对标准英语的推崇也展现了其文化倾向,以至于他把自己任职于爱尔兰称为“流亡”。 但是随着他对爱尔兰政治、历史以及宗教等方面的了解,斯威夫特开始为爱尔兰鸣不平,这是一个爱尔兰拥抱斯威夫特的过程,也是其爱尔兰性逐渐萌芽的过程。康纳?奥布莱恩在《作家和政治》一书中提出,爱尔兰性不是出生、血缘或语言,而是参与爱尔兰事件的一种状态。“伍德铜币案”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英国人威廉?伍德计划生产360吨的铜币用于爱尔兰的流通,而爱尔兰由于英国的殖民策略,限制了其羊毛制品等出口,虽然货币短缺,但是这份计划远远超出了爱尔兰的需要,也缺乏相应的策略来确保这些钱币的价值,并且很大一部分被伍德用于贿赂,所以遭到了爱尔兰民众的反对。斯威夫特写了《书商的信》来揭露伍德的阴谋。 在这七封信中,斯威夫特用语言唤起了爱尔兰民众的独立意识:致商人、店主、农民以及爱尔兰王国的民众们,首先,我要告诉你们这个故事的真相,然后我会展示给你们看,根据你们国家的法律,应该如何行动……[2](Vol. 10, P12)难道爱尔兰人民生来不是和英格兰人民一样自由的吗?[2](Vol.10,P32)根据上帝、自然、世界以及你们自己国家的法律,你们应该和英国教友们一样自由。[2](Vol.10,P63)信中用了许多“我们”来对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