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第一框 认清违法危害.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课第一框 认清违法危害

阅读教材第94~95页的正文, 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三、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探究活动六: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品味名言 二、多项选择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第四单元 1.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是什么? 2.这是一个意外吗?对我们有何启示? 导入新课 一点点的失误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悲剧; 要防微杜渐,杜绝任何细小的失误。 探究活动一:着陆前的意外? *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认清违法危害 二、杜绝不良行为 新课鸟瞰 一、认清违法危害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探究活动二: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由于听信“地震”传言,2010年2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许多山西人离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乡。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0年2月21日6时许,为了起哄,其在“百度贴吧”发帖称“山西太原、左权、晋中、大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地震传言案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研习新课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2008年11月1日中超足球联赛陕西队主场1:4负于上海申花后,看台上个别不理智球迷点燃了报纸,由于处置及时,没有酿成大的事端。据了解,其中四名闹事者已被警方拘留。 球迷闹事案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某职业中学一年级学生陈志明与同学刘小乐(化名,未满十七周岁)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志明动手打了刘小乐一耳光。恼羞成怒的刘小乐失去理智,从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对着陈志明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陈志明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当晚,县公安局迅即组织侦技人员赶赴现场,将刘小乐抓获归案。 故意杀人案 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 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告诉了我们什么? 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具有社会危害性;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严格自律,自我防范,杜绝违法行为。 阅读教材P93活动框中的观点,讨论问题: 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一个人如果缺乏道德、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一、违法无小事 打人案例 探究活动三: 打人案例 观点一、二 是错误的, 观点三是正 确的。 阅读教材第93~94页正文, 小组讨论、填写下面表格 违法行为含义、类别、后果、不同点与共同点 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 行为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 犯罪行为 刑事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共同点 不同点 后 果 类 别 含 义 谨记:违法无小事 为何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各抒己见: 会带来危害 可能发展为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小,为何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无小事 探究活动四: 违反治安管理案例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阅读教材第94页活动框中的三个案例,讨论、回答问题: 你身边有类似事情发生吗?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 严格律己 防微杜渐 都违反了治安管理 处罚法中的规定 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 有助于分辨是非,杜绝违法行为;有助于面对违法行为时维护自身权益。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 利的行为; 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学习意义 类 别 危 害 含 义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含义、危害、类别、学习意义 知识运用 涂污名胜古迹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3条第1款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防微杜渐 观看小品“他为何被拘被罚”,阅读教材第95~96页的“链接” ,思考、回答问题: 李某为何被拘被罚? 给我们以何启示? 探究活动五:乱打110 阅读教材第96页活动框中的案 例,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民警依据什么条款对大发进行处罚?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第1款   阅读教材第96页第一、二节正文和第97页的“链接”, 梳理出治安管理处罚的方式

文档评论(0)

ozprb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