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行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蚊子的行为

蚊子的物理特征及蚊虫病害防治 植物保护121 马二东 摘要: 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蚊子叮咬的经历。被蚊子叮咬后不仅会让人感到奇痒难忍,而且蚊子还可能会传染疾病[1],所以了解蚊子的物理特征,针刺力学行为,复眼防雾,以及蚊子的刺吸式口器耦合针头,并且对蚊子传播的疟疾及皮肤过敏反应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好的保护,对去预防疾病蔓延和流行也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利用蚊子的一些物理特征,做出仿生针头,对医疗设备的改进做出贡献。 关键词: 针刺力学行为 复眼防雾 仿生耦合 球形芽杆菌 蚊媒传播病害 1蚊子的物理特征 1.1针刺力学 针刺过程,此阶段蚊子正是通过这种振动的方式,利用位于上唇两侧的一对带有微小锯齿的下颗锯入皮肤内层。前期关于蚊子刺入行为的一些研究工作也报道过同样的观察结果一,,川图不成功的攻击,刺入前口器弯曲口针端部成功刺破皮肤,口器没有弯曲·图蚊子的刺入吸血全过程蚊子降落在人体手臂上以后,开始试图用其口器刺向皮肤如果这次攻击的角度,头部位置及攻击力等不合适的话,蚊子会停止攻击,在刺入前将其口器弯曲图接着蚊子将其口器撤回,并开始寻找其他的刺入点,找到合适的点以后,蚊子会将其口器绷直,像一个注射器针头一样快速地刺向皮肤图。此时蚊子口针端部刺破皮肤表面,并将其口针锚定在皮肤里面。蚊子刺入前的这种探索行为的次数是没有规律的,少数蚊子刺入前需要一次甚至更多,不过多数白纹伊蚊攻击性很强,常常不需要这种探索就能直接刺入皮肤吸食血液一旦蚊子确定能够在进一步刺入过程中保持口器不失稳,它便开始轴向上将口器向皮肤推挤并同时保持口器平衡以阻止其弯曲紧接着就会看到蚊子头部在做上下快速地往复运动,同时也会看到此时口器末端靠近头部的位置处下唇的一部分与口针脱离,形成一个小的环状结构,图中红色箭头所示,而口器顶端处下唇继续与口针贴合在一起,对口针提供一个支撑作用。初期阶段随着头部的上下运动,下唇上的这个环状结构以一定的频率在出现和消失之间交替变化,这表明蚊子正在重复地在轴向上推进和缩回口针,从而尝试逐渐刺蚊子浮水与针刺力学行为研究蚊子继续利用其下颖振动刺入,不过振动频率在随着口针刺入皮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大约口针整个长度的一刺入皮肤的时候,如果此时蚊子口针能找到毛细血管,那么它会停止刺入运动,并开始吸食血液,如果此时吸血位置不合适,蚊子会将口针拔出,换个位置重复上面几步的运动方式,重新将口针刺入皮肤蚊子吸饱血以后,会快速地将其口针从人体皮肤里面抽出,接着下唇将抽出的口针覆盖,吸血完成,蚊子飞离人体。发现其整个刺入过程大约持续一10—20S,一般情况下,这个时间长短取决于蚊子的饥饿程度和攻击性强弱。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整个吸血时间大约持续一分钟。经测量统计空腹时白纹伊蚊叩的平均体重约为1.58mg,蚊子的食量很大,一只蚊子能够轻易地吸食约的血液3mg,几乎是其体重的2倍 雌性蚊子(雄蚊子不吸血)能用一个高弹性的大长径比“微针”安全而又无痛地刺入人体及动物皮肤吸食血液。观察口针各个组成部分的微纳观结构,发现口针的两大刺入部件—上唇和下领尖端尺寸均在纳米量级,上唇端部轴向上均有明显的加筋结构,下领端部两侧还分布有精致的微纳米锯齿,。接着发现蚊子口针刺入皮肤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刺入,而是先用纳米级的上唇端部刺破皮肤表面,将口针锚定在皮肤里面以后,紧接着用带有微纳米锯齿的下领按一定的频率振动锯入皮肤内部。表明蚊子口针的刺入力非常小,平均值约为十几个微牛,比目前报道中所见的人造微针的刺入力要小近三个数量级,令人更为吃惊的是蚊在进一步的刺入皮肤过程中,口针对皮肤的作用力并不像人造微针那样随着刺入深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而是显著下降并保持在一个极小的值附近位置上下波动。由于力的减小,蚊子对刺入的控制能力显著增强,可以合理的控制刺入深度,即时发现毛细血管,及时停止刺入,防止对感觉神经末梢过多的刺激。同时由于上唇及下颚等端部极尖,刺入面积很小,触及感觉神经末梢的概率变得极低。这便是蚊子“无痛吸血之谜”。[2] 1.2蚊子复眼防雾功能 蚊子眼的超疏水性能一般,但却具有防雾能力,这归功于蚊子复眼特殊的微、纳米分级结构及其排列方式。界面稳定性分析表明蚊子眼具有较高的疏水稳定性,其微米、纳米级结构可抵抗的最大压力为67. 2 kPa 和 181 kPa,分别相当于直径 4. 32 μm 和1. 59 μm 的雾滴的拉普拉斯压力,能够有效地抵抗外部雾滴的侵入和润湿。对蚊子复眼的纳米结构而言,由于受尺度和线张力的影响,类 Wenzel状态的自由能高于类 Cassie 状态,这有利于抑制雾滴在基底上形成,即抑制了类 Wenzel 状态的出现[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