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而”用法及练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而”用法及练习

【知识链接】 一、文言虚词“其”用法归纳 【其】 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应译为“他”“它”或“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阿房宫赋》)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赤壁赋》) ③其制稍异于前 (《项脊轩志》) ④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2、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译为“我”“自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3、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②其声呜呜然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赤壁赋》) 4、指示代词。可译为“其中的”。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用作副词 1、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一定“”希望”等。 汝其勿悲 《与妻书》 2、表示猜测语气,相当于“恐怕” “大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3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用作连词 1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 2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静女其姝 (《诗经·静女》) ②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诗经·氓》) 二、迁移练习 (一)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3、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与妻书》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6、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7、国无主,其能久乎 8、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与妻书》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1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3、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二)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 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 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三、文言虚词“而”用法归纳 【而】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②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客喜而笑 (《赤壁赋》)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赤壁赋》)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阿房宫赋》)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 7、表示因果关系。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赤壁赋》) ②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二)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或“你”。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四、迁移练习 (一)判断而中在文中的意义.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3、余闻而愈悲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人而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