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琴俱亡》.教学课件__ppt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书中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及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趣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读出节奏 1.何以/都不闻消息 2.语时/了不悲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读明句意 思考与探究 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 答: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子敬死后,子猷是否伤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伤心。问左右——索舆奔丧;取琴弹——不调,掷地;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的心态? 一方面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另一方面是理智地暂时抑制自己的情感,到悼念时便可一并发出动人之情。 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答: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分析。 答案:“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故前后并不矛盾。 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 围绕“生病和悲痛”谈 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一是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二是子猷睹琴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 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 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答案:“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 “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语言描写:“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以琴亡来说人亡,更见其悲痛。 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 神态描写:有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到最后的结果月余亦卒,情谊表达得更加委婉,更加深沉,感人至深。 动作描写:坐取掷地等写出了兄弟情深及子猷对子敬的独特悼念方式。 王子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子猷是一个重兄弟情谊而且又有独特个性的人。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两件事:一是奔丧;二是恸绝(或:一是写子猷子敬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死后,子猷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表现子猷子敬之间深切的兄弟之爱。) 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 索 、径 、 掷 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你能写出其他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成语或谚语吗? 答:“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 “ 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兄弟之情深似海”。 人与人之间亲密情深的成语:情同手足 刎颈之交,亲密无间 阅读曹植的《七步诗》,说说《人琴俱亡》与这首诗所反映的主题有什么异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同点:都写了兄弟之间的关系。不同点:《人琴俱亡》反映了深厚的手足之情,而《七步诗》写了骨肉相残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 练习 下面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善于运用简洁含蓄,精炼传神的笔墨,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B.一些字词的运用准确而恰当,隽永凝练,生动地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感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木兰诗演示课件1.ppt
- 吕红梅.ppt
- 18.《斜塔上的实验》.ppt
- 复件《狼》课时2.ppt
- 《三峡》王亚丽11.ppt
- 14朱自清《春》课件.ppt
- 松鼠上课用2.ppt
- 济南冬天课件第一课时修改后(裁剪、合并、).ppt
- 冰心诗四首《繁星》.ppt
- zmj-7207-21621.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最近下载
-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ocx VIP
- (2025春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pdf
-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 物业管理服务报价表完整优秀版 .pdf VIP
-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doc VIP
- 莒县鸿瑞矿业有限公司新型节能环保型石灰窑项目(三期)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docx VIP
-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df
- ZOOM声乐乐器L-12 快速入门 (Chines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基于单片机的宠物喂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 中小学(三阶魔方的复原)校本教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