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学习目的】
? 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 2.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 1.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 2.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背景知识】
伯尔简介
??? 伯尔(1917-1985)德国小说家。1917年12月21日生于科隆一个雕刻匠家庭,1985年7月16日在科隆逝世。伯尔的父母都是具有反法西斯倾向的天主教徒。1937年伯尔中学毕业后进书店当学徒。1939年人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后来被征入伍,先后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1945年4月被俘,12月获释。战后在科隆大学继续学业,并在他哥哥的木匠铺里做工,在市统计局任助理员。1947年开始发表小说,同年应邀参加文学社团“四七社”活动。1951年开始成为专业作家,1972年因“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的灵敏技巧和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1970至1974年先后任联邦德国笔会和国际笔会主席。
??? 伯尔早期作品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篇小说《火车正点》(1949)通过一个法西斯军队士兵的遭遇,揭示了战争的无聊和非人道性质;《亚当,你到过哪里?》(1951)以对待法西斯战争的两种不同态度,批判了纳粹主义的“英雄”概念;《流浪人,你若来斯巴……》(1950)揭示了德国军国主义教育,是使许多青年成为战争炮灰的根源。
??? 50年代以后,伯尔在小说创作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广阔深入得多,主要描写“小人物”在战后经济复苏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批判社会不平等现象和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复活的倾向。中篇小说《一声不吭》(1953)里的主人公鲍格纳是一个教会机关的职员,由于不堪忍受同妻子儿女拥挤在一间屋子里的贫困生活,经常不进家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街头发现了妻子为家务忙碌的身影,觉得自己应该为家庭尽义务,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家庭是惟一值得他信赖的。长篇小说《无主之家》(1954)以多层次结构和内心独自的手法,平行地描写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妇女和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妇女的命运。她们都在战争中失掉了丈夫,战后守着孤儿生活,她们的孩子得到一个有正义感、但衣食无着的知识分子的照料。作者在描写两个家庭不同遭遇的同时,批判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揭露了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的倾向,并寄希望于两家的儿童和正义的知识分子。《九点半钟的台球》(1959),围绕建筑师费麦尔一家三代人建造、破坏和重建圣安东修道院的故事,揭示了德国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提醒人们警惕它的复辟活动。小说结束时,从疯人院回来的老奶奶在阳台上开枪打死了向新法西斯游行队伍致敬的波恩政府部长,这一举动象征性地表明,只要人们采取积极行动,就有可能遥止军国主义在德国复辟。这部小说集中体现了伯尔在50年代创作活动中形成的美学和伦理观,以及他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
??? 伯尔在60年代以后的小说中,表现了德国的“小人物”在“自由”、“民主”的幌子下所受到的迫害。伯尔一改前期作品低沉、压抑的情调,对社会的罪恶表示强烈的愤懑和激进的批判。《小丑的看法》(1963)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描写滑稽演员汉斯·施尼尔在教会迫害下,爱情和事业都遭到失败的故事。这部小说在结构上类似《九点半钟的台球》,把时间局限在一天里,只是在情节上没有那样丰富。作品抨击了天主教会的蛮横,因而招致教会人士的攻击。《一次出差的骗局》(1966)甚至提出了“小人物”如何保持并在必要时捍卫自己处境的问题。小说采取新闻报道手法,描写西德某一个城镇的木匠格鲁尔父子,由于捐税苛重而破产,进而奋起对社会采取报复行动的故事。作品中“小人物”的精神面貌已经大大不同于50年代的作品,它标志着伯尔创作有了新的转机,作品也更强调事件的客观真实性。1971年出版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不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同《九点半钟的台球》一起,构成伯尔小说创作的两个巅峰。作品描写一个善良、正直的劳动妇女,由于不愿意按照资本主义社会的处世哲学生活而接连不断遭到迫害的故事。故事情节的核心带有某种政治色彩,小说的女主人公在二次大战末期曾同一个苏联战俘有过一段爱情经历,后来又留一个土耳其工人在家里住宿。除此之外,她的其他活动也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作品围绕这个人物,描绘了德国自1936年到60年代末期30多年生活的风俗画面,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从经济、政治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对德国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女主人公的经历是由许多不连贯的证言、关于她的回忆和文献被一位“作者”联缀在一起的,因此女主人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