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大瑶山旅游开发与研究
广西大瑶山旅游开发与研究
杨颖瑜
(广西柳州市旅游局 柳州 545001)
提 要 大瑶山山体崔嵬,奇峰异石,丹崖碧水,峡谷飞瀑,生物种类多样,气象景观
丰富,气候宜人,是一处完全可以与现有的世界自然遗产级的风景名胜区相媲美的风景名胜
区,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大瑶山的旅游开发将为广西旅游经济上台阶准备后劲。
关键词 大瑶山 地貌研究 旅游开发
1 大瑶山概况
1.1 地理位置
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偏东, 23°40'N-24°27'N,109°50'E-110°27'E,整个山区3000多km2,主体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其余脉分别延伸东至蒙山县境,北至荔浦、鹿寨县境,西至象州、武宣县境,南至桂平市、平南县境,是广西盆地中心在平原和丘陵地带拔地崛起的著名山峰,素有“广西庐山”之称。大瑶山距著名的桂林旅游城165km,离交通枢纽柳州市152km,与广西首府南宁市距400km,与口岸城市梧州相距234km,处于四市的中心位置。柳州有客车直达山内的金秀县。
1.2地质基础
本山出露的主要地层是寒武系、泥盆系,以及少量的第四系。寒武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岩性为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块状砂岩、长石砂岩夹页岩和硅质岩,局部夹含砾粗砂岩。泥盆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岩性为紫红、灰绿色的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夹灰岩、白云岩,底部为砾岩或含砾砂岩。此外,还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第四系砂砾石层和花岗岩小岩体。
大瑶山地质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到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经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距今5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瑶山地区为一浅海盆地,当时地壳下降幅度较大,振荡也较频繁,接受了砂泥质类复理石沉积。5亿年后到3.95亿年前由于广西(加里东)运动,本地区褶皱隆起,形成本地区呈北东走向的基底褶皱及走向断裂,岩石受轻微变质。由于来自南东方向的挤压,产生了近南北向与近东西向的剪性裂隙及北西向的张性裂隙,伴随有岭祖和卜泉花岗岩侵入及金、铅、锌矿化,此后,全境处于风化剥蚀状态。
在距今3.95亿年至1.97亿年间,泥盆纪初海水由钦州─玉林海槽北浸,本地又重新接受沉积,形成一套陆源滨海─浅海相的砾岩、砂岩、页岩及泥质灰岩建造。
在距今1.95亿年后,东吴运动时上升成陆,印支运动时进一步隆起,形成地台,使泥盆系发生近南北走向的开阔褶皱。当时由于来自南西方向的挤压,使早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开始张性活动,从此长期成为陆地接受风化剥蚀。
燕山运动期间,县境内断裂和岩浆活动使早期构造得以继承和加强,大瑶山强烈隆起,为外力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了现今本县的自然风景。
2 大瑶山旅游地貌的特征分析
2.1 大瑶山的地貌类型讨论
大瑶山是一座由紫红色砂岩、砾岩、灰绿色砂岩、细砂岩组成的碎屑岩山体。1988年广西大学做的《大瑶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①在自然条件一节中称其“总的构成丹霞式刚棱削面柱塔地貌”。周霖称其为“类丹霞地貌”。1993年北京林业大学、广西大学编制的《大瑶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②亦沿称为类丹霞地貌。按照丹霞地貌定义,大瑶山不能划为丹霞地貌之列,称类丹霞地貌也在情理中。由于学术界对丹霞地貌定义存在不同看法,故暂用“大瑶山砂岩地貌”的名称,等同于文中出现的大瑶山地貌*。
2.2 大瑶山地貌的分布及特征分析
①地貌特征 大瑶山除北部余脉与驾桥岭余脉相接外,其余绝大部分皆为大瑶山山脉的范围。山地占总面积73%,山势大致成北北东-南南西延伸,而向西东两侧迅速递降,形成一古生代碎屑岩陡坡中山-低山地貌,高度在海拔500m至1979m之间。四周边缘为丘陵、河谷、台地、高度在海拔125m至500m之间。整个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由大瑶山中部主轴向四周边缘辐射状流入低山、平原或丘陵。
大瑶山山脉及其诸峰,是广西弧形山系东翼的主体部分,为下泥盆系碎屑岩所组成,区内山峰林立,沟壑纵横。有海拔801-1500m的山峰727座,1501-1979m的山峰有16座。最高峰圣堂山(1979m),河谷最低海拔为140m,相对高差1839m,低山山地分布于山体的东西两侧。
②形态类型 A. 刚棱削面柱塔地貌。广泛分布于泥盆系莲花山组构成的山峰,如天堂岭、猴子山、莲花山、罗汉山、圣堂山、五指山、亚婆揽孙峰、笔架山、龙殿山等等。
B. 方山石墙地貌。见于圣堂山西南侧之四方山,其特点是地层平缓,倾角小于8°,崖壁颜色红润,形成顶平,身陡(近于90°)的悬崖峭壁,一面或两面与山体相连。
C. 崩积石河、石海。主要分布在圣堂山及五指山海拔1500-1200m之山沟及山坡上,为古冰期岩
文档评论(0)